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周宏伟
基本概况

姓 名:周宏伟

职 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历史地理与环境史

电子邮件:hwzhou@snnu.edu.cn

办公地点: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教育博物馆西副楼N205

通讯地址:西安市长安区陕西师范大学42号信箱

个人简介
1965年4月生于湖南省宁乡县。198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获四川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中国地方史专业)。1993年7月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历史地理学专业历史经济地理方向)。1993年7月至2017年8月,在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系(今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任教,先后为讲师(1993)、副教授(1997)、教授(2000,二级2013),兼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区域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方向)、城乡规划系主任(2011-2017)。期间,2005年至2009年被聘为西南大学教授(双聘),兼历史地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历史文化景观研究与规划方向);2010年被批准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岗位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并兼历史地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村镇历史文化方向)。2017年9月,转任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兼历史地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向)、《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主编(2019)。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湖南省传统民居保护专家委员会副组长。
获奖情况
1、《西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与示范》,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教育部,2020;
2、	汉初武都大地震与汉水上游的水系变迁,第10次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陕西省人民政府,2012;
3、	云梦问题的新认识,第11次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陕西省人民政府,	2014;
4、	《洞庭湖历史变迁地图集》,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金奖,中国测绘学会,2012。
教学工作
主要本科课程:城市发展与规划史,旅游规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主要研究生课程: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旅游规划与旅游地理研究进展;区域历史地理研究专题,中国传统民居地理
代表性论著
一、主要论文
1、汉初武都大地震与汉水上游的水系变迁,《历史研究》,2010(04):48-69;
2、云梦问题的新认识,《历史研究》,2012(02):4-26;
3、《楚居》“京宗”新释,《中国史研究》,2019(03):190-193;
4、楚人源于关中平原新证——以清华简《楚居》相关地名的考释为中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02):5-27;
5、西周都城诸问题试解,《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4(01): 57-92;
6、从湖泊名称到聚落名称——“成都”的由来与含义探索,《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5(04):5-21;
7、中国传统民居地理研究刍议,《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6(04):9-17;
8、南宋两种长江游记的自然地理学价值,《自然科学史研究》,1990(03):275-282;
9、长江流域森林变迁的历史考察,《中国农史》,1999(04):3-14
10、利用历史文献资料研究华南气候变化问题刍议——读《中国热带的小冰期及其环境效应》一文所想到的,《中国史研究》,2002(03):155-162;
11、“滇池”本在成都平原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45-52;
12、 唐西洱河图与全新世中期以来洱海水系变迁,《第四纪研究》,2006(04):621-627;
13、廪君巴人夷水应为今大宁河考——兼论廪君巴人的迁徙原因,《历史地理》,第23辑,2008(00):380-399;
14、庄蹻入滇与庄豪入滇非一事辩,《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54-62;
15、新蔡楚简与楚都迁徙问题的新认识,《北大史学》,第14辑,2009(00):44-81;
16、项羽自刎之乌江即长江考,《九州学林》,2008(4),香港城市大学,2009年;
17、基于传统功能视角的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类型探讨,《中国农史》2009(04):92-101。
二、主要著作
1、《古代西南地理问题新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2、《西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与示范》(合作),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3、《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研究:理论•规范•示范》(主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
4、《洞庭湖历史变迁地图集》(合作),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2011;
5、《湖南政区沿革》,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长江流域森林变迁与水土流失》,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7、《清代两广农业地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三、教材
1、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主要编写者),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2017;
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主要编写者),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2016;
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自然灾害与防治》(主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2016;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一、主持的主要项目
1、“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价值分级分类体系与评价导则, 2019-2022;
2、“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西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社区功能提升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2013-2016;
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规范技术标准模式示范,2008-2011;
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丝绸之路(中国段)沿线村落遗址的整理与研究,2019-2022;
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时期长江流域的森林变迁研究, 1999-2002.
二、参与的主要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传统村镇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机理及途径构建	  2017-2019;
2、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当代湘南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演变模式与驱动机制	2014-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