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肖爱玲
基本概况

姓 名:肖爱玲

职 称:教授

研究方向:历史城市地理学、中国古都学、遗产保护与利用

电子邮件:xiaoailing@snnu.edu.cn

办公地点: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 教育博物馆西副楼N108

通讯地址:西安市长安区陕西师范大学42号信箱

个人简介
学习经历
1)1988.09-1992.06,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
2)1998.09-2001.06,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硕士学位
3)2001.09-2006.06,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4)1992.07-1998.09,  延安大学 历史系,教师
5)2001.07-2009.12,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6)2010.01-2022.12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研究院,副研究员
7)2023.01-今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研究院,教授
8)2006.12-2010.0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师从刘克成先生
9)2012.10-2013.10,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师从Michael Nylan
10)2016.02-2016.03,日本学习院大学,东亚都城研究,访问教授
社会服务
11)中国古都学会秘书长
12)西安历史地理学会副会长
13)《中国古都研究》副主编
获奖情况
学术研究类
1)论文《唐中后期中央与朔方军关系新探——以韩游瓌受代事件为例》,《宁夏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获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022年)。
2)专著《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历史文本研究》获西安市第九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6.11)
3)专著《西汉城市体系的空间演化》获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
4)论文《隋唐长安城空间秩序及其价值》,《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5期,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1.6)。
5)论文《西汉时期空间认识与国家控制——以西汉城市发展为例》,《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6期,获西安市第七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1.8)。

社会服务类
1)2019年获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工作会议主席团颁发的“全国社科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2018年获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颁发的“社会组织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3)2015年获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颁发的“社会组织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4)2012年获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颁发的“学会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5)2009年获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颁发的“学会优秀秘书长”荣誉称号。
教学工作
历史城市地理学、中国古都学、田野考察
代表性论著
(1)著作
1)肖爱玲:《鄂尔多斯高原历史城市地理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10月。
2)肖爱玲:《西汉长安城:丝绸之路最早的东方起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
3)肖爱玲:《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历史文本研究》,科学出版社,2014年8月。
4)肖爱玲:《西汉城市体系的空间演化》,商务印书馆,2012年8月。
5)肖爱玲等著:《隋唐长安城》,西安出版社,2008年11月。
6)西安城市雕塑办公室:《西安历史人物、事件》(张永禄、肖爱玲编撰),陕西旅游出版社,2008年12月。
7)马正林、党瑜、肖爱玲:《中国运河历史地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2)论文
1)赵昕宇、肖爱玲:《突破与制约:唐长安城俗讲活动的空间意义》,《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3年第1辑。
2)肖爱玲. Space Culture and Heritage: Understanding the Value of Chang’an City Ruins in the Sui-Tang Period.中国西部研究,2022(01).
3)肖爱玲:《20世纪40年代中国建都论战现象解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年第4辑。
4)肖爱玲、赵昕宇:《唐文宗庆成节活动空间转移及其政治文化隐喻》,《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5)肖爱玲、张艺航:《唐中后期中央与朔方军关系新探——以韩游瓌受代事件为例》,《宁夏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
6)王俊峰、肖爱玲:《“大西安”概念、规划及其实践》,《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7)肖爱玲:《方豪< 中西交通史>版本、主要内容及特点》,《中国古都研究》2020年第2辑.
8)肖爱玲:《古都遗产保护视野下当代西安城市发展肌理研究》,《中国古都研究》2020年第1辑。
9)肖爱玲:《中国大运河遗产本体演化的历史学解释》,《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10)肖爱玲:《西安老城街巷调研及其功能提升》,《中国古都研究》2018年第2辑。
11)肖爱玲:《前漢長安安城にすける空間形成のメカニズム》,《学習院大学国際研究教育機構研究年报》第3号,2017年。
12)肖爱玲:《西汉长安城空间生成机制研究》,《中国古都研究》2017年第1辑(总第32期)。
13)肖爱玲:《西汉长安城主要宫城建置考》,《中国古都研究》2016年第2辑(总第31期)。< 14)肖爱玲:《古都遗址保护现状分析及建议——以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为例》,《中国古都研究》2014年第1辑(总第26期)。 15)肖爱玲,周霞:《唐长安城城门管理制度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1期。 16)肖爱玲:《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历史文化资源考察与思考》,《中国人文田野》第五辑,2012年8月。 17)肖爱玲:<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阶段,《西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
18)肖爱玲:《关于西安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GIS数据库建设的思考》,《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2期
19)肖爱玲:《西汉时期汉郡区城市发展模式探析——以关中地区城市为例》,收入王双怀主编《关中地区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三秦出版社,2011年6月.
20)肖爱玲:《豫东、苏北、皖北皖中古运河考察记》,《中国人文田野》第四辑,2011年6月。
21)肖爱玲:《评< 中国风水文化:理论演变和实践>》,《地理研究》2011年第12期。
22)肖爱玲:《西汉时期空间认识与国家控制——以西汉城市发展为例》,《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6期。
23)肖爱玲:《论大明宫之历史地位》,《丝绸之路》2010年第24期。
24)肖爱玲:《西汉郡级城市发展的时空特征研究》,《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25)肖爱玲:《隋唐长安城空间等级规范》,《建筑与文化》2009年第6期。	
26)肖爱玲:《隋唐长安城空间秩序及其价值》,《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5期。
27)肖爱玲:《西部地区早期城市发展模式研究》,《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版)》2009年第6期。
28)肖爱玲:《不可跨越的历史阶段:西安城市遗址保护中明清记忆的保存——读史红帅< 明清西安城市地理研究>有感》,《唐都学刊》2009.第4期。
29)肖爱玲:《牛郎织女传说源地探微》,《唐都学刊》2008年第5期。
30)肖爱玲:《评< 国家、空间与社会——古代洛阳都城空间演变研究>》,《社会科学评论》2008年第4期。
31)肖爱玲:《西汉初年汉郡区城市等级及空间分布特征探析——张家山汉简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第4期,本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3期摘要转载。
32)肖爱玲:《大遗址保护中的整体意识——以汉长安城保护为例》,《中国古都研究》23辑,三秦出版社,2008年8月。
33)肖爱玲:《西汉长安城中轴线新释》,《中国古都研究》21辑,三秦出版社,2007年5月。
34)肖爱玲:《西汉末年城市等级结构分析——尹湾汉简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1期。
35)肖爱玲:《西汉齐地城市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36)Mai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during the historical periods in the Xi’an area. Bruno Fayaolle Lussac ect: Xi’an – an ancient city in a modern world evolution of the urban form 1949-2000,Florence petry,2007.
37)肖爱玲:《山东早期城市群及其与环境关系研究》,《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版)》,2006年 第6期。
38)肖爱玲:《西汉末年城市空间分布特征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年第3期。
39)肖爱玲,朱士光:《关中早期城市群及其与环境关系探讨》,《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版),2004年第5期。
40)肖爱玲:《在天之中的山河形胜地》,朱士光、吴宏岐主编《西安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第二章,西安出版社,2003年12月,第20~50页。
41)肖爱玲:《历史时期制约徐州城市发展因素初探》,《 中国古都研究》第18辑下,国际华文出版社,2002年5月。
42)肖爱玲:《试论徐州建都之地理基础》,《中国古都研究》第17辑,三秦出版社,2001年8月。
43)肖爱玲:《司马迁风俗区域与风俗文化》,《司马迁研究论文集》第四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
44)肖爱玲:《< 史记>“徐州”释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1)黄河城市文明史(22&ZD222),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参与)
2)西北地区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营造研究(22JJD77005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3)中国建都思想历史文献的发掘与整理(STA031),2022年度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参与)
4)中国古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研究(21STA036),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5)近十年新刊墓志所见隋唐长安资料整理与研究,2020年度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6)隋唐长安城住宅管理研究,2019年度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7)西安历史街区调查与功能提升研究,2018年度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8)丝绸之路城镇历史地段文化生态内生机制及其适宜性更新规划模式,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
9)丝绸之路最早的东方起点:西汉长安城,2017年度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专项研究。
10)西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社区功能提升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13BAJ10B08),科学技术部。(参与))
11)大明宫遗址历史文化敏感性研究,2011年度大明宫研究院项目。
12) 鄂尔多斯高原历史地理研究(11&ZDO97),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鄂尔多斯高原城市历史地理研究”主持人。
13)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历史文本(08XZS005),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
14)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专项评估报告(08KF04),2008年度西部建筑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开放基金项目。
15)汉唐城市文化研究,2005年度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