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先就职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一直关注环境问题,着重于历史环境变迁研究。近年来,逐渐对环境史研究产生浓厚兴趣,思索“19世纪以来中国的现代性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问题。从事研究以来,本人的研究区域一直锁定在新疆,因此“干旱区资源与环境”、“边疆开发与环境变迁”等问题亦是本人多年来一直关注的学术问题。学术兼职经历:曾任东亚环境史学会(AEAEH)理事、现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副主编。
2009年9月5日—10月24日,被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聘为“东亚环境史·民族史·社会史研究教育项目”之“东亚环境史”的客员研究员。
2016年2月27日-2017年3月28日,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研究系访问学者,合作导师David Pietz。
学术论著(带星号者为通讯作者):
1.Yikai Li, Hemiao Dai, Zhiyun Dai and Li Zhang*:The polder systems legacie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affect the contemporary landscape in the Jianghan Plain of Hubei, China,Heritage Science,(2024)12:311, DOI: 10.1186/s40494-024-01426-8.
2.王理民、张莉、李屹凯:基于复杂网络对 1811 年新疆阿克苏洪涝事件及社会,《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年第2期,网络首发,DOI:10.15983/j.cnki.jsnu.2025104。
3.张莉、任俊巍、刘传飞:清代新疆地方志与环境变迁研究,《地图研究》编委会编:《地图研究》第3辑,中国地图出版社,2024年3月,第48-63页。
4.杨一章、张莉*:义仓与近代吐鲁番地方社会,《清史研究》2024年第2期。
5.张莉、刘建杰:基于GIS的甘肃省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编:《中国西北地区环境与发展研究报告 2021》,陕西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95-106页。
6.任俊巍、张莉*:历史时期旬邑县文化遗址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第4期。
7.Wang Limin, Zhang Li: Sanitation, Disease, and Drinking Water in Kashgar City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Proceedings of the 7th Biennial Conferences of East Asi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ISBN:9791167562883, pp.540-559.
8.张莉、薛子怡:晚清吐鲁番《葡萄沟水善后分水章程》与乡村水利秩序的变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年第4辑。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23年第2期、《中国近代史》2023年第2期、《地理》2023年第3期索引。
9.张莉:《天山北麓土地开发与环境变迁(1757-194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10月。
10.鲁思敏、张莉*:1759-1949年天山北麓中部聚落空间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资源科学》2021年第5期。
11.贾丝婷、张莉*:《冲突与秩序:公共资源视角下的吐鲁番水磨分水案》,《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1年第4期。
12.张莉、鲁思敏:近250年新疆呼图壁河中下游河道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西域研究》2020年第3期。
13.张莉、刘建杰:清末民国时期新疆玛纳斯河流域耕地格局重建,《资源科学》2020年第7期。
14.贾丝婷、张莉*:吐鲁番“洋车”的传入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基于民国档案的分析,《中国农史》2020年第3期。
15.张莉、陆昱君、李屹凯:灾害、气候与政治:光绪初年吐鲁番及其周边地区的蝗灾与应对,《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9年第2辑。
16.张莉:“办事大臣——小伯克”:在军府制与扎萨克制之间——乾隆二十六年吐鲁番地方民众管理体系的调整,《西域研究》2018年第4期。
17.李屹凯、张莉*等:1876~1878年西北地区中西部干旱事件研究,《地理科学》2018年第5期。
18.刘勇、张莉* :晚清新疆吐鲁番厅若干人口问题探究——以清代新疆吐鲁番档案为核心,《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19.刘传飞、张莉:《西域图志》所见“鄂伦淖尔”位置考析,华林甫主编:《清史地理研究》第二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268-377页。
20.Li Zhang, Dongkai Yan. Disputes on the Expansion Project of Dahaizi Reservoir, Xinjiang, China, in 1950s, in Local realitie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History of East Asia, edited by Ts'ui-jung Liu (London: Rougtedge, 2015).
21.李屹凯、张 莉*等:历史文献记载的1757-1774年天山北麓东部地区温度升高,《古地理学报》2015年第5期。
22.张 莉、安 玲:近300年来新疆头屯河与三屯河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5年第3辑。
23.李屹凯、张 莉*:1761-1780年极端气候事件影响下的天山北麓移民活动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5期。
24.刘传飞、张 莉*:清代前中期西北地缘政治演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25.郭 斌、张 莉:基于GIS的奇台县土地景观格局时空动态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6期。
26.童雪莲、张 莉*:近十年来美国环境史研究的动向——以《环境史》期刊为中心的探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年第3辑。
27.张 莉、杨 越,刘传飞:过去300年来新疆奇台县水资源利用的变化及其环境响应,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7期。
28.張 莉:乾隆年間の天山北麓における土地と人々-環境史的視点からみた農業開発, 《東洋文化研究》(日本學習院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主編),2011年3月。
29.张 莉:从环境史角度看乾隆年间天山北麓的农业开发,《清史研究》2010年第1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
30.张 莉:《西域图志》所载镇西府、迪化州地区户口资料考述,《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第2辑。
31.张 莉:清至民国时期天山北麓地理景观的变化,《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32.阎东凯、张 莉:民国“开发西北”中一次未竣的移民计划——1942年至1944年的新疆移民,《民国档案》2006年第3期。
33.Zhang Li,A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Changes to the Course of the Lower Tarim River, Watershed and Floodplain Management along the Tarim River in China’s Arid Northwest,ed. by Tomas Hoppe et al. (Aachen: Shaker Press, 2006.11).
34.张 莉、韩光辉等:近300年新疆三屯河与呼图壁河水系变迁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6期。
35.张 莉、李有利:近300年来新疆玛纳斯湖变迁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第4。
36.王 均、张 莉:近代北京郊区土地利用的复原研究:利用地形图的实例,《侯仁之师九十寿辰纪念文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年,第129-140页。
37.张 莉:汉晋时期楼兰绿洲环境开发方式的变迁,《历史地理》第18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本文荣获第三届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青年学术论著奖论文三等奖。
38.张 莉:楼兰古绿洲的河道变迁及其原因探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第1辑。
39.张 莉:姑师、车师地望辨,《吐鲁番学研究》2000年第2期。
40.张 莉:西汉楼兰道新考,《西域研究》1999年第3期。
翻译论著:
1. [英]鲁惟一: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史的方法,张 莉 翻译,《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2.[德]亚克西姆•纳得考: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主义:在市民运动和政府决策之间,张 莉 翻译,《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第1辑。
3.[德]弗兰克•奥古特: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主义:一种不同的观点,张 莉 翻译,《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6年第1辑。
学术评论与学术综述:
1.王理民、张莉*:《东亚的人与自然:探索环境史研究的新方向——第六届东亚环境史学大会综述》,《历史地理研究》2022年第1期。
2.张莉、任俊巍:《清代以来黄河中游气候变化及其社会响应》评介,《地理学报》2023年第2期。
3.杨一章、张莉:《清前期重大自然灾害与救灾机制研究》评价,《历史人类学学刊》2021年第2期。
主持的科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项目:清代以来新疆屯垦及其效应研究(19VXJ013)。在研。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清至民国时期天山北麓土地开发与环境变迁研究(13FZS014)。已结项。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过去300年新疆平原区湖泊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41271159)。 已结项。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300年来新疆奇台-吉木萨尔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40801047)。已结项。
参加的项目及承担的任务:
1.承担复旦大学张晓虹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北水资源利用史研究”(项目号:23&ZD255)的子课题“新疆地区水资源利用史研究”。在研。
2.承担陕西师范大学侯甬坚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数字时代的中国西部环境变化中人的作用研究”(22JJD770020)之子课题“国家以不同组织方式实施开发活动的影响”。在研。
3.承担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尹立河研究员主持的科技部新疆第三次科学考察项目“塔里木河流域关键区生态适应性调查”(2022xjkk0300)中第一课题组“塔里木河流域断流区及罗布泊地区生态退化状况调查”(新疆大学玉米提·哈力克教授负责)的子课题“塔里木河断流区用水结构变化与生态退化关系”。在研。
4.承担陕西师范大学侯甬坚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北地区发展的历史经验”(17JJD770012子课题“环境改善的经验“。已结项。
5.承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葛全胜研究员主持科技部973项目“过去2000年全球典型暖期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研究”之任务 “乾隆年间新疆农业开发与气候波动的关系”等。已结项。
6.承担陕西师范大学杜文玉教授主持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北地区在历代地缘政治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子课题““清代前期西北地缘政治的变化及特点”。 已结项。
7.承担陕西师范大学王欣教授主持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疆地区历史时期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变迁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之课题 “清以来新疆民族经济与环境变迁研究”。 已结项。
8.承担北京大学李有利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重点研究项目”典型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及其预测模型”中的任务“历史时期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演变研究”。已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