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2001年第4期工作简报
目    录

    ²古都西安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大召开
    ²张保生、田敬诚检查基地工作
    ²首届全国生态美学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大召开
    ²加拿大历史地理学家寇·哈利斯在中心举行学术讲座
    ²台湾师范大学著名学者张克晋在中心举行学术讲座
    ²西北地区历史环境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²我中心在天水师范学院成立甘肃工作站


古都西安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大召开

    2001年9月29日(星期六),西安古都学会与历史地理学会年会在陕西师范大学招待所五层会议室胜利召开了!市社科联、民政局及相关学术机构的领导、专家有近4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会议由吴宏岐教授、侯甬坚教授主持。此次会议有两个主要任务:其一,改选西安古都学会领导班子,其二,西安古都学会与历史地理学会的学术交流。会议收到论文10余篇。
首先,中国古都学会朱士光会长等,认真听取了西安古都学会上一届会长曹尔琴先生对该学会以往工作的总结,并根据个人辞去会长一职的要求,改选了新的领导班子;通过了新的章程。新一届领导成员真正体现了年轻化的特点。
     其次,学术讨论紧紧围绕“古都西安的变迁与发展” 、“古都西安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以及“新时期古都学会的作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侯甬坚、吴宏岐、耿占军、李令福、王社教、王双怀、张萍、李元等先生作了大会发言。他们认为:西部开发内容、范围比较广泛,那么,如何从文物保护、名城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旅游景点的规划等方面,发挥本学科的学术优势是学者们首要考虑的问题。既然,任何一项工程的实施都需要领导层的支持,那么这就要求专家们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应该努力地将其研究成果变成可供操作、被大众接受的建设方案,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张保生、田敬诚检查基地工作

    9月21日—9月24日,由教育部社政司主办、陕西师范大学科研处承办的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管理人员学科知识培训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术活动中心召开。会议期间,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朱士光主任、侯甬坚、吴宏岐副主任就基地近期的工作进展情况,专门向顾海良司长作了汇报。22日上午,社政司科研处张保生处长、田敬诚副处长抽出半天时间,检查了基地的硬件建设和科研工作,并与中心科研人员进行了座谈。座谈期间,张保生处长、田敬诚副处长再次强调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五大任务及其意义,并就本基地重大课题的评审、学术会议的召开、重大咨询报告的撰写、数据库建设、重大成果出版、人才梯队建设、面向社会的科普培训工作,以及与其它基地的科研合作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首届全国生态美学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大召开

    由中华美学会、全国青年美学研究会、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人文所共同主办的“美学视野中的人与环境研讨会”,于2001年10月17日至21日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山东大学教授曾繁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聂振斌、首都师范大学美学所教授王德胜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于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围绕“美学视野中的人与环境”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与交流。在本次会议上,会议议题主要包括:对生态美学理解的基本观点,对生态美学学科建设的认识,生态美学视野中的人与环境的关系,从生态美学出发对传统美学的批评,以及从古代美学思想资源中发掘生态美学思想等五个方面。首届全国生态美学学术研讨会是生态美学研究的良好开端,为今后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拿大历史地理学家寇·哈利斯在中心举行学术讲座
    2001年10月22日下午,中心特邀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地理系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寇·哈利斯(R.Cole Harris)教授在我校专家楼会议室举办了关于“加拿大历史地理的有关问题”的讲座,中心主任朱士光教授、副主任吴宏岐教授主持了会议,杜鸿科副校长出席了会议,与会的教师和学生认真听取了哈利斯教授的精彩讲座。
    10月23至24日,哈里斯教授在中心有关教师的陪同下,对西安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野外考察。 10月25日上午,中心召开了主题为“古都西安的建设与发展”的座谈会,旨在加强与加拿大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所有教师、研究生和博士生参加了会议。中心特聘哈里斯博士为中心客座教授,并与哈里斯教授互赠图书。寇·哈里斯教授畅谈了与中心合作的前景,并就加拿大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作了进一步说明。吴宏岐教授就西安古都的历史变迁作了介绍,与会者就“历史地理学的有关理论”与“加拿大历史地理背景”等双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商榷,会议气氛十分热烈。


台湾师范大学著名学者张克晋在中心举行学术讲座

     2001年11月1日下午,中心召开了学术研讨会,特邀台湾师范大学著名史学家、中华文学会常务理事张克晋教授举行关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为中心内容的学术讲座,中心主任朱士光教授主持了会议,中心所有教师和研究生及博士生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张克晋教授主要从事西北文物考古研究,尤其对秦汉及赵国长城有深入研究。张教授介绍了他的科研情况,分析了有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他强调了野外考察及文物考古等方法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尊重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如何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运用古籍文献和野外考察相互结合的治学方法,总结了他在数年野外考察中积累的经验,并对历史地理学中有关人地关系、环境变迁和长城的沿革变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与会教师就“研究方法中的感性作用”、“魏国长城”及“野外考察中的诸环节”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研讨会气氛热烈,直至夜幕降临。


西北地区历史环境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2001年11月24~26日,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在西安举办了以“西北地区历史环境与社会变迁”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新疆、甘肃、河南、陕西等地有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65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在教育部社政司、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山川秀美办公室、陕西师范大学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顺利结束。同时《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的记者也列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52篇,内容涉及到西北地区历史环境与社会变迁的诸多方面。
会议期间,通过专题报告、大会发言、小组讨论、外出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学术研讨,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对会议相关议题都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看法,收获颇丰,取得如下共识:
     (1) 西北地区是生态环境脆弱区,目前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退化现象十分突出,但在历史时期,尤其是中国历史的前半期,生态环境较现今来说还是比较“秀美”的,而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的原因既有自然方面的,也有人文方面的,所以想要搞清这一地区环境变迁的机制与规律,就必须走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的学术道路,需要地理学、生态学、历史学、考古学、地质学、经济学、社会学,甚至于文学、美学等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与协作攻关。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变迁不仅与人类活动有关,而且对人类社会本身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只是经济层面上的,而是实际上已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一点往往是人们比较忽略的。正因为如此,深入研究和探讨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变迁与社会变迁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应当成为今后学术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3)研究西北地区的环境变迁不能只停留在提示变迁原因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复原“秀美”山川的途径与办法。所以我们要在充分吸取前人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的措施与经验的同时,又要结合目前的现实和条件,通过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制定出区域环境重建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会议结束以后,中心将尽快编辑出版本次学术讨论会的会议文集,并将整理出咨询报告,呈送教育部社政司、西北各省区有关部门以供决策时参考。


我中心在天水师范学院成立甘肃工作站

    为充分发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作用与功能,同时也为了促进区域性综合研究的深入开展,11月30日,经与天水师范学院协商,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在天水师范学院成立了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工作站(以下简称“甘肃工作站”)。“甘肃工作站”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之分支机构,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下开展有关业务工作,其组成人员以天水师范学院教学科研力量为主,站长由天水师范学院方面出任;“甘肃工作站” 可以独立以工作站之名义开展有关教学与科研业务,同时也有为中心的有关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协助之义务。
    在天水师范学院成立“甘肃工作站”,是我中心谋求在教学与科研方面与西北地区有关大专院校进行实质性合作的初步尝试。如果取得成效,我中心将推广这一作法,在适当时候陆续在陕西、宁夏、青海、新疆、山西、内蒙古等省(区)成立相当的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