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2002年第1期工作简报
目       录
1.中心师生员工欢聚一堂共贺新春
2.中心1月份召开学术委员会议
3.中心完成教育部2001年检工作
4.本年度国际学术会议筹备工作正在进行
5.中心与台湾中研院史语所互增刊物促进学术交流
6.进一步加强历史地理学“有用于世”的功能和作用
7.中心依托的历史地理学科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中心师生员工欢聚一堂共贺新春
      2001年12月29日晚,中心全体教职工与在读博士、硕士生在中心会议室欢聚一堂,举行迎新晚会共庆佳节。中心主任朱士光教授首先致新年献词,祝贺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生活取得双丰收!朱先生如数家珍似地总结了中心已具备的“五个一”:即一个基地——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个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一个全国性的学会——中国古都学会;一个博士学位点;一个省级重点学科,并有望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他对所有工作人员和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随后侯甬坚先生就本学期在科研上获得优异成绩的研究人员及学生给予了表扬,如王社教博士的论文《历史时期我国沙尘天气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研究》,于9月初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0卷第3期发表后,为《新华文摘》同年第12期全文转载,以及中心的3位博士生(朱圣钟、张维慎、介永强)获学校研究生科研优秀奖,2位博士生(朱圣钟、张维慎)与2位硕士生(朱永杰、闫希娟)获学校研究生优秀奖学金等进行表彰。

中心1月份召开学术委员会议
     2002年1月8日,西北环发中心在陕西师大启夏苑11层会议室召开了学术委员会议。周伟洲、朱士光、黄春长、冯宗宪四位学术委员到会,安芷生院士有书面材料带来。教育部社政司何健先生参加了会议,另有多人列席。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周伟洲教授主持。环发中心副主任吴宏岐教授宣读会议议程,环发中心主任朱士光教授报告会议组织及到会学术委员情况。此次会议有两个议程:其一,审议冯宗宪教授申请的重大项目。委员们首先听取了申请者的报告,内容包括该项目的研究现状、趋势、实际与理论意义、基本内容及拟突破哪些难题等五个方面,兼及该项目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进度计划和中期成果、预计成果的使用和去向、申请者及课题组主要成员状况以及申请者前期的研究成果等;其二,讨论中心2002年上报教育部的两个重大项目,环发中心副主任侯甬坚教授阐述了拟上报招标项目的主要理由,何健先生就项目审查和上报工作给予了具体指导;最后环发中心主任朱士光教授报告了2001年中心工作简况及2002年的工作要点。

中心完成教育部2001年检工作

     接教育部2002年1月20日通知,对教育部第一批、第二批与第三批重点研究基地进行“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年度检查”检查年度为2001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具体内容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资料信息建设、咨询服务等方面的进展情况。我中心积极配合教育部工作,组织人力进行统计、填写。由于中心为开放性综合研究基地,人员分散,统计工作量较大,中心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于2002年3月5日完成报告,并于3月8日派人送达教育部,提前完成总结汇报工作。

本年度国际学术会议筹备工作正在进行

    为进一步办好今年夏季的国际学术年会,中心副主任吴宏岐教授等于3月11日赴甘肃天水联系有关筹备会议事宜。先后与天水市市委、市政府、天水师院等相关单位交流了意见,会议基本定于七月下旬在天水师院即将竣工的学术活动中心召开。由于天水市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古迹较多,为使本次会议更为丰富,在天水师院同人的带领下,还就会议中要考察的线路进行了规划。另外,还与天水师院陇东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进行了学术交流,有关内容待会后一同上报社政司。

中心与台湾中研院史语所互增刊物促进学术交流

    西北环发中心于3月12日与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达成协议,决定通过交换刊物的形式,即以中心的《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与该所的《集刊》进行交换,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科的发展。



进一步加强历史地理学“有用于世”的功能和作用

    春节期间,《西安日报》编辑就历史时期西部的山川秀美问题对中心主任朱士光教授进行了专访,采访内容已发表在3月20日《西安日报》理论版上。朱先生认为,历史上生态环境的恶化,是自然地理要素本身变化加上人为不当活动所致,而经济社会之趋于贫穷落后则是农业经济结构与农村社会结构存在重大缺陷所致。这就是单一的粮食种植经济结构与自给自足式的自然经济所形成的封闭的社会结构。近五十年来,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实施“以粮为纲”的农业生产方针,黄土高原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结构没能从实质上得到改变,以致造成在生态环境治理与实际收效上存较大反差的状况。黄土高原的治理不仅关系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问题,而且还将通过黄河影响到华北平原的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当前应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推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从大力调整现存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结构入手,有效推进山川秀美工程。

中心依托的历史地理学科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02]2号),我校历史地理学学科被批准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又据《陕西日报》日前报道,陕西省13所高校的65个学科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其中作为文科基础学科入选的,只有我校历史地理学一家,实现了我校国家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
历史地理学学科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多个分支领域,特别是西北历史环境变迁、历史农业地理学、城市历史地理与中国古都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又持续不断的研究,近十余年来成果显著,人才辈出。获得国家级重点学科以后,作为我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将进一步开展学科建设工作,为全校学科建设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促使我校学科建设取得更大的成绩,同时也将对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