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2003年第1期工作简报
目 录
  
  u 中心拟定2003年工作计划
  u "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格局变化及其影响机制"课题组研究进展
  u 满志敏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u 中心部分科研人员获市社科优秀成果奖
  u 房喻副校长到中心了解、指导工作
  u 中心秉承“有用于世”的治学理念,关心西 安城市建设
  u 统万城绿色都市恢复基地建设座谈会召开
  
   中心拟定2003年工作计划
   中心于今年初,在全面总结2002年工作的基础上,拟定了2003年的工作计划。其要点是:抓好中心已先后开展的6个重大课题的研究、推出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提出一份关于西部开发的有份量的咨询报告、筹备并开好6月中旬在陕北靖边县举行的沙漠古都统万城学术研讨会、认真做好与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CWU)“中国的社会与环境”项目组织合作研究工作、进一步推进统万城绿色都市恢复基地建设工作以及继续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硬件建设、迎接教育部对中心工作的评估等。
  
  “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格局变化及其影响机制”
  课题组研究进展
   该课题组系承担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西部生态环境演变规律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KZCX1-10-02)下的一个专题研究任务,本中心侯甬坚教授为课题负责人。
   2003年元月12日,课题组在陕西师范大学启夏苑举行专题论文报告会,会议由侯甬坚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国际IGBP委员会委员满志敏教授及青年教师杨伟兵、研究生赵赟、傅辉、王锐红,太原师范学院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研究所副所长牛俊杰副教授、谢鸿喜教授、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颉耀文副教授专程来我校参加了报告会。这次报告会有陕西师范大学师生13人,西安市兄弟院校代表7人,会议共交流了17个报告(本课题组做了8个报告),校内外与会人员会前积极撰写论文,会上十分投入,交流认真,都有较大的收获。报告人和报告题目分别是:
  1、满志敏《关于全球变化下历史土地利用/覆盖研究的几个问题》
  2、费 杰、侯甬坚、张青瑶《基于水文证据的七至八世纪黄河流域气候推断》
  3、曹志红《唐宋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兽类及其地理分布》
  4、桑广书、甘枝茂、岳大鹏《历史时期周原地貌演变与土壤侵蚀》
  5、秦 燕《20世纪中期绥德、米脂地区的土地问题》
  6、赵 赟《明清以来苏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个例研究》
  7、傅 辉《河南插花地个案研究(1368-1935)》
  8、杨伟兵《清代云南高原土地利用生态-生产结构分析》
  9、颉耀文《河西走廊民勤盆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初步研究》
  10、牛俊杰《太原师范学院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研究所近期工作进展》
  11、谢鸿喜《〈山西省历史地图集〉的编制和创新性工作》
  12、初建朋《清代光绪年间山西省阳曲县土地利用状况》
  13、杨红娟、侯甬坚《清代黄龙山地覆被变迁与政策效应》
  14、王社教《明代延绥镇长城至阴山山麓地带人文景观的变化》
  15、刘龙禹、吕卓民《清代鄂尔多斯地区的土地垦殖》
  16、任泉香《清至民国陇东土地利用的不合理性及其原因》
  17、张维慎《清代宁夏府的水利建设与土地开发》
  3月15日~17日,侯甬坚教授、初建朋硕士生赴京参加了中国科学院“西部生态环境演变规律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项目组在北京举行的项目中期汇报会,听取了大会安排的内容丰富的学术报告,并同其他课题组研究人员进行了学术交流。
  
   满志敏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2003年元月11~13日,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历史气候学与历史地理GIS专家满志敏教授来我校西北环发中心参加学术活动。并于元月13日上午8点半在陕师大学术活动中心5层会议室作了一场题为《历史地理与数字化》专题学术报告。
  
   中心部分科研人员获市社科优秀成果奖
   中共西安市委办公厅、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03年元月13日联合发出通报对全市1999~2001年间产生的108项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予以表彰,西北环发中心朱士光教授、吴宏岐教授合著的《黄河文化丛书·住行卷》、李令福副研究员的《明清山东农业地理》获二等奖;张萍副教授的《唐代饮食文化中的道教色彩》、王社教教授的《历史时期我国沙尘暴天气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研究》、吴宏岐教授的《史念海教授与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学》、侯甬坚教授的《定都关中:国都的区域空间权衡》获三等奖。
  
   房喻副校长到中心了解、指导工作
   新学期伊始(2月21日星期五),陕西师范大学新任主管科研的副校长房喻教授协同科研处处长张志琪教授、副处长李西健教授来我中心,与全体科研人员座谈。座谈会上,房副校长首先听取了中心主任朱士光教授的汇报,了解了中心的科研进展情况、今年的工作重点以及今后的长远目标。之后,又认真听取了中心副主任侯甬坚教授、吴宏岐教授就中心的管理与研究生培养等方面的介绍。对中心的工作进展感到非常满意,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与努力的方向,希望中心尽快改善硬件条件与工作环境,将中心建设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国内一流研究基地。
  
  中心秉承“有用于世”的治学理念,关心西安城市建设
   中心依托的历史地理所自成立以来即本着治学“有用于世”的理念,促进理论研究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实践紧密结合。
   新春伊始,中心人员积极配合《西安商报》发起的为西安市起别名的活动。首先,就这一问题中心主任朱士光教授、李令福博士接受了商报记者的专访。其后中心又以中国古都学会、西安历史地理学会的名义组织、召集部分关心城市发展的专家们进行座谈,拟定城市命名的基本原则,产生了几个意见相对集中的名称,比如“龙城”、“凤城”、“唐城”等。
   另外,自去年10月份以来,中心主任朱士光教授与萧爱玲博士就积极参与的西安市规划局“西安城市雕塑”项目的研究,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文献资料的整理,将为西安市城雕工作、城市个性的确立做好铺垫。
  
   城绿色都市恢复基地建设座谈会召开
   3月11日,统万城绿色都市恢复基地建设座谈会在我校学术活动中心举行。日本友人、植树专家东城宪治先生,省防护林工作站吕复扬站长、省考古研究所邢福来研究员、靖边县林业局刘玉军副局长、靖边县文化文物局杜旭东局长,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房喻教授、科研处处长张志琪教授、西北环发中心主任朱士光教授及副主任侯甬坚教授、吴宏岐教授,胡戟教授、延军平教授等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侯甬坚教授主持。座谈会由朱士光教授致辞。房喻副校长在会上指出,“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任务,而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主要表现在有效的实际工作中,西北环发中心给大家带了一个好头”。之后,大家观看了日本NHK电视台专题节目《治理戈壁沙漠者的命运》(我校西北民族研究中心桑亚戈现场翻译),东城先生作了题为“磨难使人坚强,人生充满乐趣”的报告,邢福来研究员作了统万城最新考古发掘的报告,杜旭东局长介绍了今年6月份在靖边召开沙漠古都统万城学术研讨会的筹备情况,吕复扬站长、刘玉军副局长等与其他来宾分别作了发言。
   3月19日到3月23日,在西北环发中心副主任吴宏岐教授的带领下,统万城绿色都市恢复基地植树志愿人员一行10人赴位于陕北毛乌素沙漠南缘的统万城植树,与当地村民一起共植树约6000余棵。据随对人员调查统计,本基地去年所植树木存活率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