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l 侯甬坚教授被聘为第五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
l 朱士光教授赴日本交流访问
l 侯甬坚教授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项目2003年度学术进展交流会议
l 古籍整理专家贾二强教授来我中心讲学
l 日本东洋文库研究员太田幸男教授来我中心讲学
l 西安历史地理学学会再获“先进社科学会” 荣誉称号
l “黄河流域跨行政区水环境管理研究”项目考察组来我中心座谈
l 朱士光教授受聘为陕西省林业厅科技委员
l 中心积极做好迎接教育部的评审工作
l 2004年统万城绿化基地建设及其周边历史地理考察
l 西北环发中心机房建设工作汇报
侯甬坚教授被聘为第五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
我校接教育部2004年2月2日《关于聘任第五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的通知》(教计函[2004]2号),通知我校西北环发中心侯甬坚教授被聘为第五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部学部委员。
《通知》中指出,科技委是教育部指导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工作的高级咨询机构,它担负着对高校在科技工作中贯彻中央的重大决定以及拟议中的有关方针政策进行研究,提出咨询建议;筹划我国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的发展战略;实施创新人才的培养;承担重大项目的评审等重要任务。《通知》希望有关高校(单位)积极支持学部委员的工作,使其充分发挥咨询和参谋作用。希望各学部委员切实履行科技委的工作职能,积极参加学部活动,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做出新贡献。
朱士光教授赴日本交流访问
中心主任朱士光教授2月20日至3月15日应邀赴日本短期交流访问。学期间先后至大阪市阪南大学、大阪市立大学、奈良女子大学、东京大学、学习院大学、日本女子大学以及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东洋文库等高等院校及学术单位访问;参加了在奈良女子大学举行的中国新疆出土文物与环境变迁学术研讨会及在日本女子大学举行的中国出土文献学术研讨会,3月11日还应邀至日本之中国研究所西部大开发研究会作了题为《当前中国西部大开发学术研究动态》的学术报告,回答了与会日本学者所提出之问题。此行还与所访问的单位研商确定今后进行学术刊物交换及加强学术交流等事宜。
侯甬坚教授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重大研究计划项目2003年度学术进展交流会议
2004年2月23日至27日,“中国西部环境和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年度学术进展交流会议”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举行。2001~2003年被资助的53个项目的负责人、以陈宜瑜、孙鸿烈院士为首的专家指导委员会、以刘东生、孙枢、沈国舫院士为首的专家咨询评估组参加了会议。
2003年批准的新项目,由负责人事先提交文字材料,汇成交流材料,在会上仅报告10分钟,内容为3个部分:(1)项目构思;(2)针对专家指导委员会反馈的修改意见所做的调整;(3)2004年工作安排。
侯甬坚教授作为“历代制度和政策因素对西部环境的影响:途径、方式和力度”项目的负责人,按时参加了交流会议,专家对所做10分钟报告提出的咨询意见是“研究区域或研究地点确定在哪里”,有的专家提议可以集中在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侯甬坚教授的回答是:项目组的研究基础正是在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这是从各种政策入手要集中研究的重点区域,历史上的新疆屯田区及西南地区资料充分的地区(如三峡地区)也会被项目组选作研究区域。
2月26日下午前半段,侯甬坚教授被分到“主要人类活动方式与环境组”(第4组)参加座谈会(孙鸿烈院士主持),后半段又参加了专家咨询评估组同所有项目负责人的座谈会(孙枢院士主持)。本项目“历代制度和政策因素对西部环境的影响:途径、方式和力度”的设计受到与会人员的关注。
古籍整理专家贾二强教授来我中心讲学
3月4日下午,本中心邀请古籍整理专家、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贾二强教授来我中心讲学,讲座题目是《古籍整理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内容有古籍整理的目的、分类,古籍校勘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校记、前言与凡例等部分。贾二强教授积多年工作经验,精选实例,细致讲授,娓娓道来,受到中心内外师生的欢迎。
这次邀请贾二强教授前来讲学,一是为了提高加强中心科研人员、研究生对古籍的认识水平和利用能力,二是配合我校历史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重点研究课题“清代西北史地典籍校注研究丛书”工作的启动和开展,类似这样的学术活动,今后视科研工作进展,还将多次举行。
日本东洋文库研究员太田幸男教授来我中心讲学
3月15上午,日本东京学艺大学名誉教授、东洋文库研究员太田幸男先生应邀来我中心讲学,讲座题目是《历史地理学和考古学》,内容涉及日中历史学、考古学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工作,并希望不同专业的学者密切合作,对中国古代地理典籍(如《水经注》)作出新的高水平研究。太田先生的讲座,受到中心内外师生的欢迎。
随同太田幸男先生来陕西宝鸡进行考察的有盐泽裕仁助教授(日本法政大学文学部)、石黑讲师(日本明治大学)、市来弘志讲师(日本学习院大学),具体考察探询的地点是陕西宝鸡市的汉魏陈仓故城、诸葛亮城、郁夷故城、平阳故城。在宝鸡市,日本学者还参观了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宝鸡市民俗博物馆。本中心副主任侯甬坚教授陪同日本学者前往宝鸡市进行了考察。此项考察活动得到宝鸡市文物局及考古队的具体协助。
西安历史地理学学会再获“先进社科学会” 荣誉称号
3月15日至17日在西安城北东晋桃源召开的“西安市社科联秘书长会议”上,西安历史地理学会再次获得西安市“先进社科学会”的荣誉称号,至此本学会已连续四次被评为西安市先进社科团体。本学会依托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西安地区历史地理及相关专业的学者,积极探索科学研究与服务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发展与建设,近来了学术活动非常活跃,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学术影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宏岐教授和副秘书长萧爱玲讲师参加了这次“西安市社科联秘书长会议”,并在会上交流了开展学会工作的经验。
“黄河流域跨行政区水环境管理研究”
项目考察组来我中心座谈
3月24日上午,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常务副院长马中教授为中方专家组长的“黄河流域跨行政区水环境管理研究”项目考察组来我中心座谈,项目考察组一行成员有Danniel Gunaratnam(项目外方组长、前世界银行首席水资源专家)、谢庆涛教授(项目专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宋国君博士(项目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吴健博士(项目助手、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讲师)、兰虹博士(项目助手、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
座谈会上,中心主任朱士光教授详细介绍了中心的研究特点和研究方向,并特别介绍了渭河的历史和流域特点,中心副主任侯甬坚教授、吴宏岐教授及常云昆教授、李令福博士一道参加了座谈会,并向客人赠送了研究资料。
该项目由亚洲开发银行(ADB)提供资助,国家环境保护总局(SEPA)负责组织实施,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常务副院长马中教授担任中方专家组长,咨询专家队伍包括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北水利电力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保总局政策研究中心的教授专家。该项目的研究工作已于2003年8月15日正式启动,预计2004年11月完成。
根据项目的方案设计,该项目将选取一个小流域开展案例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和识别解决方案,为整个项目即黄河流域的跨行政区水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和经验。鉴于渭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典型性,国家环保总局建议该项目组选取渭河流域开展案例研究,项目组为此组织了赴陕西的实地考察活动,通过广泛接触环保、水利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大学和研究机构,了解渭河流域的基本情况和开展案例研究的可行性。
朱士光教授受聘为陕西省林业厅科技委员
中心主任朱士光教授于今年3月被陕西省林业厅聘为第五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该委员会旨在从科学技术方面对陕西省林业建设与经营、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工作提供咨询意见。
中心积极做好迎接教育部的评审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迎接教育部的评估与现场考核的准备工作,3月24日下午2:30,中心在学校文科科研楼三楼会议室举行全体专兼职研究人员会议,会议集中讨论了朱士光教授起草的“中心三年建设报告”。该报告重点从中心工作指导思想、三年来的工作进展与成绩以及还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等方面展开论述。与会人员就如何突显中心特色、研究成果、理论创新、服务社会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2004年统万城绿化基地建设及其周边历史地理考察
3月26日~30日,在日本植树专家东城宪治先生的参与和支持下,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又组织了本年度的统万城绿化基地建设活动,同前两年的工作相比,今年的植树规模有所扩大,对统万城遗址周边的历史地理考察也扩大到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审旗、鄂托克前旗。这次活动的实施,得到了靖边县人民政府、县林业局、统万城文管所、红墩界镇政府、白城则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本中心的带队老师有侯甬坚教授、吴宏岐教授、王社教教授、李令福博士,具体由侯甬坚教授、李令福博士联系和安排具体事宜,中心2002级全体硕士生及部分博士生、志愿人员参加了植树和考察活动。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中心吴应驹老师及其助手万江涛为了拍摄《沙漠古都统万城》(暂名)专题片,第二次同西北环发中心的师生来到了统万城遗址所在的毛乌素沙地。三秦出版社编辑部贾云主任、日本绿色活动志愿者小川贞子女士、西北大学留学生影近育美女士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在为时3天的活动中,统万城绿化基地建设者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共种植了上万颗樟子松、新疆杨、柠条和臭柏(对前两年的植树情况作了验收),前往内蒙古乌审旗查勘了纳林河(古代黑水)河谷地貌及鄂托克前旗的城川古城(宥州故城遗址)与其东墙外环境,调查了靖边县宁条梁镇天主教堂,目睹了3月29日毛乌素沙地的起风和扬尘情况,通过这些活动,促使大家对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及今日环境的重建措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西北环发中心机房建设工作汇报
为给同学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西北环发中心于2004年2月底建成研究生机房并已投入使用。
研究生机房首批购进计算机共12台,主机采用当前主流配置,并配以17寸显示器,全部计算机均与互联网连通。为提高机房使用效率,中心特别制定了机房值班、上机、安全等相关制度。
与机房建设相应,中心网站——“河山网”目前也正在进行改版工作。作为环发中心官方网站的“河山网”,不仅在图书资料检索、网络资源下载等方面功能更为强大,而且开通了中心科研论坛、研究生风采等特色栏目,使之成为本中心科研人员、研究生与历史地理学界学者交流、沟通、学习的平台。
研究生机房的投入使用和“河山网”的日益完善标志着我中心在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方面的一大进展,对于作为中心科研工作重要力量的研究生科研活动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