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2008年第1期工作简报
      目    录
1. 侯甬坚委员参加2007年度教育部科技委全会
2. 侯甬坚延军平郭剑雄在南昌大学参加教育部基地区域经济分片会及“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研讨会
3. 李令福研究员11-12月赴日访问
4.《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入选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
5. 陈文豪先生访问西北环发中心
6. 安介生研究员访问西北环发中心
7. 2008年统万城绿色都市恢复基地建设及考察活动顺利完成



主送:教育部社政司
抄送:陕西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社会科学处


西安市师大路1号 陕西师范大学710062 
Tel: 86-029-85303935  Fax: 86-029-85308547
No.1 Shida Road, Xi’an China  Postcode: 710062 E-mail: xbhjbq@snnu.edu.cn


1.侯甬坚委员参加2007年度教育部科技委全会
    2007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会于12月19-20日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我校西北环发中心主任、教育部科技委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部委员侯甬坚教授参加了会议。
    这次全会的主要内容有:科技委主任倪维斗院士做工作报告,为“2007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获奖者颁奖,教育部赵沁平副部长讲话。全会为委员们安排的特邀报告有: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刘艳荣副司长的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何鸣鸿局长的报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郭新立副主任的报告,科技委基础研究司张先恩司长的报告,科技部发展计划司秦勇副司长的报告。最后,由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清华大学科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的项目负责人,分别做了“中国高等学校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战略研究”的报告、“面向创新性国家的研究型大学建设研究”的报告。
    由于会议组织工作相当充分,委员们倾听各个报告、讲话后的收获都很大,不仅有一种“充电”的感觉,而且对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形势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
    会议还给委员们发送了周济部长11月25日在北京高校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的报告文本——“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侯甬坚延军平郭剑雄在南昌大学参加教育部基地区域经济分片会及“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研讨会
    12月22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作联谊会暨“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研讨会在南昌大学召开,会议由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研究中心举办。
    这次会议有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规划处张东刚处长、江西省省委宣传部陈东有副部长、江西省教育工委史蓉蓉副书记、南昌大学党委郑克强书记、谢明勇副校长等参加。受到邀请的重庆工商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的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及其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主任侯甬坚教授和基地兼职科研人员延军平教授、郭剑雄教授专程前往,参加了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栋生先生,作为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研究中心的顾问,应邀出席了会议。
    在12月22日上午的座谈会上,各个基地主任围绕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评估方案,及基地建设等话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最后,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规划处张东刚处长讲话,他首先介绍了主管部门在十七大精神学习中的新体会和工作思路,并针对现在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讲解了来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评估内容,以及教育部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目标和期望。
    在12月22日下午的研讨会上,侯甬坚教授讲了“对历史环境的看法”的题目,郭剑雄教授做了题为《人力资本流动条件下的农业发展机制》的报告,延军平教授做了题为《论西北地区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的圈层结构》的报告。
    会议期间,主办单位安排会议代表参观了江西名胜滕王阁、南昌大学广至4000亩的新校区(赣江西边)。

3.李令福研究员11-12月赴日访问工作简报
    2007年11月3日-12月20日,中心李令福研究员完成了赴日研修的各项工作,顺利归来。
    在日本期间,李令福研究员先后访问了流通经济大学图书馆,东京大学的综合图书馆及经济学部、社会科学研究所、柏新校区的图书馆,东洋文库,天野元之助文库,农林水产研究所资料室,早稻田大学、学习院大学及上智大学的综合图书馆,千叶大学农学部实验基地,完成与流通经济大学原宗子教授合作研究课题“基于农业和都市多角度的中国古代环境史研究”的资料收集工作。
    在日期间,李令福研究员利用各种机会同日本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三次参加日本学会的学术研讨会, 11月4日在神户召开的“中国水利史研究会年会”、 11月10日在东京举行的“日本国秦汉史学会学术研讨会”上,均被邀请作大会学术报告,题目分别是《汉唐长安昆明池的建设、功能演变与环境学意义》、《汉昆明池的兴修及其对长安城郊环境的影响》,11月15-16日参加了在秋田大学举行的“出土资料学会年会”;在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流通经济大学经济学部、学习院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举行了座谈会上,李令福研究员分别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信息与中日交流”、“西安现代的旅游与文化”、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动态”为题,与相关学者作了学术交流。介绍了我中心目前所进行的科研工作和他自己的科研成果,也引起日本学者的关注;还参加了《齐民要术》读书班三次、《水经注》读书班两次、日本的世界历史研究会书评会一次,亲身体验到日本历史学者解读史料和成果评价的方法。
    在日期间,李令福研究员还以日本农村和城市水环境建设为主要线索,考察了东京城郊的小贝川、利根川、神田川、牛久沼、不忍池、六义园、日比谷公园、皇居周边环境等,获得了一些感性认识,对中国现代城市水利建设规划有了更具体的思考。
    在日访问期间,李令福研究员还拜访了学习院大学原校长小仓芳彦教授。小仓先生曾写过“顾颉刚与日本”、“抗日战争形势下的中国知识分子——顾颉刚”等论文,翻译过顾先生的《秦汉时的方士与儒生》、顾先生口述的《中国史研究入门》,首次向日本引进和翻译顾先生的《西北考察日记》,在向日本介绍中国史大家顾颉刚先生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十年前,作为校长德小仓先生还接待过陕西师范大学史念海先生,在学习院大学自始至终听完了史先生的报告,同我国老一辈历史地理学者之间具有很好的联系。

4.《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入选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
    根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通知:经《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指导委员会审定,《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入选项为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这是本刊连续第三次入选CSSCI来源期刊。本次入选CSSCI历史学类期刊共26种,按总被引次数与2004—2006三年他引影响因子的加权值高低顺序排序,《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位列第九位。
    近年来,《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围绕提高办刊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尤其是在规范审稿程序、加大匿名审稿力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实行了国际通行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扩大了审稿专家的范围,取得了明显效果,刊物的学术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学术界的影响迅速提升。根据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联合编辑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7版)》统计的数据,《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分别为0.275、0.282和263,在“文化与教育\文化\历史”类共66种期刊中分别位列第18、17、15位。

5.陈文豪先生访问西北环发中心
    3月5日,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历史学研究所所长陈文豪先生到达西安。次日,陈文豪先生访问了西北环发中心,观看了西北环发中心的基础设施及图书资料,并就两个研究机构的合作事宜,同中心侯甬坚主任、王社教副主任进行了交谈。7日上午,陈文豪先生在文科科研楼3层会议室,同西北环发中心师生进行了座谈,分别就台湾的历史地理研究、秦汉史研究及研究生培养工作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朱士光教授等师生做了面对面的交流陈文豪先生此行受彰化师范大学张惠博校长的委托,前来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并为两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做一次前期访问,为此,他拜访了陕西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张建成处长,还拜访了陕西师范大学主管外事工作的张建祥副校长。
    访问期间,陈文豪先生还参观了陕西师范大学新校区(长安校区),很有兴趣地参观了新校区的图书馆、博物馆。

6.安介生研究员访问西北环发中心
    应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的邀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安介生研究员于3月23日抵达西安,来到西北环发中心,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术访问。这是中心本学期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之一。
    3月26日(周三)上午,安介生研究员同中心师生,就“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传统与创新”论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安介生研究员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不断创新的学科,其研究传统就在于考据学,对于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而言,只有积淀深厚,才能有所创新。他还认为,历史地理学之所以成熟和重要,是因为它提供了放之四海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其时间连续性和地域相关性,是很根本的东西,需要国内外人士珍惜和挖掘,我们应该创建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历史地理学。
    3月27日(周四)下午,安介生研究员又走向报告厅,对广大听众做了“晋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的专题报告。他讲的是有关山西省的学术研究内容及其意义,故而称之为大“晋学”(相对于东周时期晋国的“晋学”研究而言)。1987年,谭其骧先生在山西做过“山西在国史上的地位”的学术报告,安介生研究员则把视野更多地放在历史地理学领域内来认识,所获甚多,此次一一讲述出来,贡献于听众。最后,他还即席回答了听众的提问,达到了学术交流的目的。
    3月28-31日,安介生研究员应邀参加了西北环发中心组织的一年一度的“统万城绿色都市恢复基地”的环境重建活动及遗址周边的考察活动,作为一名志愿者,他积极努力地植树,作为一名考察队员,他参加了统万城遗址和无定河上游——红柳河沿岸的考察活动,对这一地区得到了许多感性认识,他的调查注意力、诸多见解和热心交谈,不仅给中心研究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还对西北环发中心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4月1日,安介生研究员结束了在西安的活动,顺利返回上海。

7.2008年统万城绿色都市恢复基地建设及考察活动顺利完成
    2008年3月28日—31日,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日本黄土高原绿化治沙小组合作的统万城绿色都市恢复基地建设及考察活动,顺利完成。
    28日,在中心侯甬坚、李令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西北环发中心一行57人(其中包括中心老师5人,中心研究生34人,日本学者3人,复旦大学教授1人,国际汉学院留学生10人,西安晚报记者2人,司机2人)从古城西安出发,开始了这次陕北之行。尽管当天还下起了蒙蒙细雨,也挡不住全体志愿者激动向往的心情,在车上大家轮番高歌,李令福老师还为我们教唱了《统万城之歌》,更是激起了大家对这次考察活动的向往。当晚5时30分全体志愿者顺利地赶到靖边宾馆,靖边县人民政府设宴招待了所有志愿者。
    29日9时20分,全体志愿者到达了沙漠古都统万城的遗址保护区,在统万城绿色都市恢复基地碑前举行的2008年捐款暨植树仪式上,由靖边县人民政府杨副县长、县文化局刘局长、统万城文管所书记、所长及白城子村干部群众约百余人参加。仪式由李令福老师主持,在仪式上,杨副县长记做了重要讲话,他感谢日本绿色志愿者们来统万城植树,感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把科研和教学基地设立在靖边,表示支持社会各界来靖边植树治沙,进行科学实践活动,坚信通过靖边县人民的努力,加上国内外友人的支持,一定可以恢复靖边县全境的植被,达到山川秀美。接下来是日本国绿化治沙专家东城宪治、魏晋南北朝史专家市来弘治先生、复旦大学安介生教授、西北环发中心主任侯甬坚教授先后讲话。在仪式上,东城宪治先生向中国靖边统万城绿色都市恢复基地捐助了500万日元。最后,靖边县人民政府向东城宪治先生颁发了荣誉证书,东城宪治先生还向靖边县林业局、红墩界镇政府及白城子小学赠送了植树工具、学习用品等。
    开幕仪式结束后,大家热情高涨地来到统万城绿色都市恢复基地参加了植树活动。下午,在统万城文管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志愿者们考察了统万城的城墙、马面、角楼、永安台遗址等处。崔健新、杜鹃老师使用GPS测量了部分城垣的位置,还对城墙及遗址内的土壤进行了取样。侯甬坚老师带领部分研究生对统万城遗址内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
    30日上午,志愿者们按计划分为5组,对统万城的周边环境变迁及居民生活状况进行了实际考察与访问。第一组由李令福老师带队,在当地统万城文管所王智真所长的帮助下考察了传闻的赫连勃勃墓。在统万城西南墩台正南约两公里的沙漠深处,有两个圆形的夯土台基遗存,相距约120米,就是考古人员绘图中明确标注的赫连勃勃墓。其次还对墓地不远处的福祥农场进行了实际考察;第二组由侯甬坚老师带队对统万城城址内外种植或已弃地块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第三组由刘定同学带队,走访了无定河谷地环境与白城子村庄现代生活;第四组由胡毅同学带队对高岗墓群遗址进行了实际考察;第五组由崔健新、杜鹃老师带队对当地的环境进行实际考察,并对城基进行了GPS测量,还对城基的沙土进行了取样。
    下午分两路,一路由李令福老师带队,东城宪治、市来弘治先生及部分志愿者代表去看望了全国劳模牛玉琴大妈。志愿者们被牛大妈的治沙精神深深感动,牛玉琴大妈事迹展室的名人题字“人进沙退”,更是给所有志愿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大家决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将来的基地治沙防沙活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一路由侯甬坚老师、崔健新老师带队继续对统万城内及周边环境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考察、走访。
    当晚8时,全体研究生逐次就自己在这次考察活动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与统万城文管所王智真所长进行了交流、探讨,王所长还向全体研究生赠送了他编著的《郝连夏简史》一书。
    31日返程的途中,全体志愿者参观了中国第一陵——黄帝陵。绿色掩映,古柏参天,山清水秀,是大家看到与陕北不同的人文景观。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的陵园。因位于延安黄陵县城北约0.5公里的桥山之上,故又称桥陵。 汉司马迁《史记》称:“黄帝崩,葬桥山。”桥山黄帝陵相传创自汉代,唐太宗大历中期在城北桥山西麓,宋太祖开宝五年,下令移建于今址。元至正,明天启、崇祯,清顺治、雍正、乾隆、道光及后期叠有重修,均有碑记载或录于县志中。因黄帝为我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渊祖,一直到今均逐年谒陵纪念。全体志愿者拜谒了轩辕古庙,登临了汉武仙台,感受了天圆地方的主体建筑,最后大家还在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距今四千余年的“黄帝手植柏”前合影留念。
    晚六点,顺利回到陕西师范大学。在车上大家兴高采烈地汇报了这次统万城之行的收获和感受:由南向北观赏到了渭河滩地、关中平原、渭北台原(旱塬)、黄土丘陵山地、黄土塬梁峁、沙漠海子等地形地貌;瞻仰了黄帝陵,看到了明长城及沙漠古都统万城的古代遗存,尤其是那统万城的高台在沙漠中泛着银光的远景让大家感慨万千;由统万城现在的黄沙密布,孤独城垣想起当年初建时它的“水草丰美”,“崇台霄峙,秀阙云亭,千榭连隅,万阁接屏……”更是激发了全体学者及研究生对生态环境变迁研究的热情;由宜君县植被良好、桥山上古柏苍翠、黄土山丘桃花成片这些景观,让人想起黄土高原植被变迁的重大学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