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2009年第1期工作简报
目    录
1.  陕西师范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项目“西北地区人文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启动会召开
2.  西北环发中心2009年工作要点
3.  中心基地评估材料按时报送教育部
4.  中心张萍、肖爱玲荣获优秀学会秘书长称号
5.  中心2009年基地会议确定
6.  侯甬坚教授应邀赴日本访问
7.  侯甬坚、张萍参加东京“都市和环境的历史学国际学术讨论会”
8.  王社教研究员赴美国访问并出席亚洲研究学会2009年年会
9. 邢福来先生做客西北环发中心
10. 2009年春陕北植树和野外考察活动顺利完成
11. 中心 9名硕士研究生参加陕西省早期长城资源项目野外调查工作


主送:教育部社政司
抄送:陕西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社会科学处

西安市师大路1号 陕西师范大学710062 
Tel: 86-029-85303935  Fax: 86-029-85308547
No.1 Shida Road, Xi’an China  Postcode: 710062 E-mail: xbhjbq@snnu.edu.cn

1、陕西师范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项目——“西北地区人文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启动会召开
    2009年1月20日下午,陕西师范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项目“西北地区人文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启动会在启夏苑11层会议室召开。
    此次会议由项目承担单位之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举办,西北环发中心的子课题负责人和相关科研人员以及来自发展规划与“211”工程处、旅游与环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国际商学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和课题参与者到会。
    会议由西北环发中心副主任王社教研究员主持。副校长萧正洪教授首先就“211”工程项目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最终成果形式等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211”工程处李继凯处长介绍了项目经费使用的基本原则,表示该处会为项目承担单位做好服务,共同推动“211”项目的研究进展。
    随后,西北环发中心主任侯甬坚教授、旅环院黄春长教授、萧正洪教授分别介绍了“西北地区人地关系演变与历史地理学”、 “西北地区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历史地理学学科文献数据库建设”三个研究方向的具体内容及其依据。
    接着,历史文化学院贾二强院长、旅环院薛东前院长、商学院李忠民院长、旅环院马耀峰教授、“211”工程处高子伟副处长对本项目项目的成果形式、相互协作、相关项目申报、财务报销等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召开这次项目启动会,与会专家、学者与相关单位负责人的认识更趋统一,为本项目今后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西北环发中心2009年工作要点
作为我校专事历史地理学及其应用工作的科研机构,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得到了学校的长期重视和支持,在学习有关科学发展观主要论述及其交流过程中,我们确定了本单位的2009年度工作要点。

(1)积极推进陕西师范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项目——“西北地区人文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工作
在1月份召开陕西师范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项目“西北地区人文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启动会,邀请学校发展规划与“211”工程处、旅游与环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国际商学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和西北环发中心的子课题负责人及相关科研人员与会。
该项目分别由中心侯甬坚教授、旅环院黄春长教授、学校萧正洪教授主持“西北地区人地关系演变与历史地理学”、“西北地区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历史地理学学科文献数据库建设”三个研究方向的具体工作。通过召开这次项目启动会,促使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的认识和任务更加明确,为连续四年的项目执行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自春季开始,各个子课题负责人将组织课题组陆续进入研究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包括收集资料,了解现状,确定研究技术路线等工作。

(2)投入力量,完成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估材料的整理提交任务,力求顺利通过此次评估检查
今年1~2月份开始进行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估材料的准备和提交工作,是继2004年6月之后的第二次评估材料工作,这是教育部对社科基地多项建设任务进行全面检查的统一工作安排。中心为此成立基地评估材料整理小组,在学校社会科学处的指导和帮助下,认真准备2004~2008年的档案及现行材料,按照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的统一要求,分别完成网上系统的填报任务和相应的纸质材料的整理、装订和提交工作。至2月下旬,该项工作的所有材料已报送北京。

(3)开展不同形式的对外交流工作,推进中心工作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
① 国际合作研究
按照已签订的合作协议,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4名教师、16名学生,将于6月25~30日在陕西师范大学开展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中心将组织较多的师生参加此项名为“西部大开发:黄土高原上的农民和水政策”的新一轮交流项目。在2004、2005年合作研究的基础上,预先做好准备工作,一方面协助好美方师生的调查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对应的学术交流活动,促使所有参加人员在研究视野、专业知识、语言学习诸方面,均有较大的收获。
② 出国访问研究
应日本中央大学文学部妹尾达彦教授邀请,中心主任侯甬坚教授于3月份前往中央大学、东洋文库进行学术访问;应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邀请,中心副主任王社教研究员于3~4月前往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访问,并同时参加亚洲历史学会会议;应日本学习院大学的邀请,张莉博士于9~11月份前往东京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环境史项目支持下的访问研究工作。
③ 参加国际会议
中心今年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人次较多,计有8~10人次,分别参加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从都城史和环境史研究东亚的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京都召开的第17届国际历史地理学会议、在丹麦召开的WCEH 2009(“Local Livelihoods And Global Challenges:Understanding Human Intera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Copenhagen,Denmark,August 4-8, 2009)。

(4)主办多个学术会议,继续保持中心在科学研究上的活力和学术影响
① 主办“河西走廊人地关系的演变学术研讨会”
为促进河西走廊人文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增进高等院校同地方实际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今年6月中旬,中心将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武威市博物馆联合举办“河西走廊人地关系的演变学术研讨会”,地点在河西走廊的著名城市——武威。通过这样的学术活动,为我校历史地理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及学校“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项目“西北地区人文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迈出走向西北地区的步伐。现初步拟出的会议议题有:A、河西走廊历史地理诸问题;B、河西走廊人地关系的具体考察;C、武威市文物考古工作研究。
② 主办“历史时期西北地区城乡市场结构演变的环境基础学术研讨会”
为进一步推动西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心将于今年10月份,在本校召开“历史时期西北地区城乡市场结构演变的环境基础”学术研讨会(作为本年度中心基地会议)。鉴于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新五省区)面积广大,地貌条件复杂(平原、高原、盆地、沙漠、草原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特殊,农牧兼营、民族多样、聚落分散,市场形态各具特色(榷场、贡市、边口贸易、寺庙会场等等),市场结构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为了总结历史经验,并为当前西北地区城乡市场体系的构建提供历史的借鉴,所以设计举办研讨会。已确定的会议议题有:A、地理环境与西北地区市场结构演变之关系;B、西北地区的交通、城市与市场关系;C、西北地区的人口、部落、民族与市场形态;D、西北地区各历史时期城镇、乡村市场典型个案研究;E、西北地区市场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F、西北地区与其它地区市场结构的比较研究,等。

(5)做好中心日常工作,为下一步科研体制改革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中心今年将毕业博士研究生6~8人,毕业硕士研究生30余人,同时将招收较大数量的新生。在具体培养环节中,不断寻找和开拓能够有效培养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途径(目前有9名二年级硕士生选拔为文物考古系统“陕西省早期长城资源项目野外调查工作”的考察队员,已开始参加4~9月的野外调查活动)。
在去年争取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优秀博士论文资助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基础上,又有一些科研人员申请了今年的基金项目。在项目支持的较好条件下,力争在高层次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新的学术著作。
在引进优秀人才建设高水平科研队伍工作中,让有才华的科研人员脱颖而出,进入到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之中。继续努力,加强实验室建设,使其成为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技术支撑。
中心负责同志当努力做好各项行政工作,为下一步科研体制改革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3.  中心基地评估材料按时报送教育部
今年1~2月份开始进行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估材料的准备和提交工作,是继2004年6月之后的第二次评估材料工作,这是教育部对社科基地多项建设任务进行全面检查的统一工作安排。中心为此成立基地评估材料整理小组,在学校社会科学处的指导和帮助下,认真准备2004~2008年的档案及现行材料,按照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的统一要求,分别完成网上系统的填报任务和相应的纸质材料的整理、装订和提交工作。至2月下旬,该项工作的所有送审材料已报送教育部。

4.  中心张萍、肖爱玲荣获优秀学会秘书长称号
3月20日,由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召开的“西安市第六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新闻发布会暨西安市社科联2009年秘书长工作会议”上,中心科研人员张萍研究员、肖爱玲助理研究员分别作为西安唐代文化史学会秘书长、西安历史地理学会秘书长获得“2007-2008年度学会优秀秘书长”荣誉称号。

5. 中心2009年基地会议确定
2009年中心基地会议确定为“历史时期西北地区城乡市场结构演变的环境基础学术研讨会”,地点在西安市。这次会议是以2007年中心立项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北地区城乡市场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环境基础”(项目批准号:07JJD770108)为中心,围绕该项目的研究内容展开设计的。从2000年西北环发中心基地建立以来,中心一直支持基地会议围绕基地项目来展开,以有效推动基地研究项目的开展。
此次基地会议的召开时间确定为10月份。陕西师范大学65周年以学术交流为主的校庆活动,时间在9月15日~11月15日。因此,本次学术研讨会自然成为学校校庆活动的内容之一。
研讨会已确定的会议议题有:①地理环境与西北地区市场结构演变之关系;②西北地区的交通、城市与市场关系;③西北地区的人口、部落、民族与市场形态;④西北地区各历史时期城镇、乡村市场典型个案研究;⑤西北地区市场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⑥西北地区与其它地区市场结构的比较研究,等。

6.  侯甬坚教授应邀赴日本访问
3月份,应日本中央大学文学部妹尾达彦教授邀请,侯甬坚教授前往中央大学、东洋文库进行学术访问,并于访问期间参加了日本学术振兴会科学研究费资助的“从历史学视角分析东亚的都市问题和环境问题”项目大会——“都市和环境的历史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在讨论会上做了题为《近年统万城遗址的发掘调查研究及保护》的报告。

7.  侯甬坚张萍参加东京“都市和环境的历史学国际学术讨论会”
3月14-15日,侯甬坚教授、张萍研究员在东京参加了日本学术振兴会科学研究费资助的“从历史学视角分析东亚的都市问题和环境问题”项目大会——“都市和环境的历史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此次会议的中心工作是“都市和环境的历史学:5年间的成果”。
该项目负责人妹尾达彦教授为此次讨论会的召开,做了充分的准备。来自日本各地的会议代表及听众一进入会场,均可领到《都市和环境的历史学》第4集论文集,以及前次会议的论文集,然后开始听取报告和参加报告后的提问环节,进行现场讨论、交流。
侯甬坚教授继续前次讨论会的研究主题,为大会做了题为《近年统万城遗址的发掘调查研究及保护》的报告。报告分为考古学发掘收获、历史地理学研究进展、城市史和环境史关系新知、对考古发掘工作的建议、统万城遗址保护事项五个部分。
张萍研究员为大会所做报告的题目是《城镇  市场  环境:清至民国陕北长城内外的市镇重组与经济整合》,报告分为雍正前后的陕北长城内外、禁留地——黑界地——伙盘地、划界分疆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交通道路建设与商路拓展、城乡市场结构的分化与整合、旧有城镇体系的瓦解崩溃、城镇与环境关系之考量七个部分。
西北环发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历史系辛德勇教授、中心兼职人员、北京大学环境学院韩茂莉教授,分别以《薛季宣的< 未央宫记>与汉唐长安城未央宫》、《全新世中期西辽河流域聚落选址与环境解读》为题,在大会上做了专题报告。

8.  王社教研究员赴美国访问并出席亚洲研究学会2009年年会
应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历史系主任Thomas Wellock博士邀请,中心副主任王社教研究员于2009年3月23日至4月3日对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历史系进行了访问。
王社教研究员这次访问美国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落实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亚太研究项目组等共同申请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本科生研究训练项目“西部开发与黄土高原地区的农民和水政策”的具体实施方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有长期的合作计划。2003年至2006年,双方曾就“黄土高原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项目进行过合作研究。2006年,我中心史红帅博士在中央华盛顿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学。2008年,中央华盛顿大学James A.Cook博士作为客座教授来中心进行了一个学期的驻所研究,并为中心研究生开设“美国的亚洲研究导论”课程。2008年底,由中心王社教研究员和史红帅博士作为主要合作者申请的中央华盛顿大学本科生研究训练项目“西部开发与黄土高原地区的农民和水政策”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批准。访问期间,王社教研究员分别会见了中央华盛顿大学历史系主任Thomas Wellock博士和项目组美方主要成员,就双方今后的进一步合作计划、项目研究具体实施方案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谈。
4月2日下午,王社教研究员应邀为中央华盛顿大学师生作了题为“水与中国的历史都市——西安的发展”学术报告。
4月26日至29日,王社教研究员还应美国亚洲研究学会(AAS)执行理事Michael Pascha先生的邀请,出席了在芝加哥Sheraton 酒店举行的2009年年会。美国亚洲研究学会是目前全世界从事亚洲研究最大的学会组织,在全世界拥有7000多名会员。共有300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举行了近250个小组和圆桌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来自世界各地,除来自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外,还有商人、图书出版以及其他对亚洲文化、宗教、历史和语言有浓厚兴趣的人员。4月29日上午,王社教研究员应邀在“西部大开发十年评估”专题会议上作了题为“西安的水荒及其解决”学术报告,受到有关研究者的关注。

9.  邢福来先生做客西北环发中心
应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邀请,3月27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统万城考古队队长邢福来先生做客西北环发中心,作了以统万城遗址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为主题的学术报告。
邢福来先生长年以来主持统万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对遗址有过深入研究。在报告中,他主要针对遗址的基本概况、近年来的考古工作成果、建筑遗迹的相关考古数据等内容做一介绍,受到了中心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10. 2009年春陕北植树和野外考察活动顺利完成
2009年春季“统万城绿色都市恢复基地”活动于3月28日正式展开。今年已经是基地建成七周年,统万城周边环境的重建在国家文物、林业部门、靖边县人民政府、日本国黄土高原绿化治沙小组、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等单位的不懈努力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基地环境绿化建设事业的影响愈来愈大,统万城大遗址保护的工作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次基地活动考察团,由西北环发中心李令福、崔建新老师带队,日本国东城宪治先生、市来弘治先生、复旦大学张晓虹研究员、连同陕师大、复旦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共43人组成。
3月28日中午,考察团来到圣地延安,进行了短暂的停留,并对圣地革命遗迹、旧址进行了参观;下午,到达靖边县,由县政府冯县长、县林业局的相关同志主持了欢迎仪式。气氛欢快而又热烈。
3月29日早上,考察团一行抵达目的地统万城遗址,在县林业局和西北环发中心的共同组织下,与白城子村民及红墩界林场的工人们在遗址区周围进行绿色植树活动。下午由前统万城文管所所长王智真带领,对统万城遗址以及红柳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
3月30日,驱车前往榆林市。考察团到榆林治沙研究所、榆林沙地植物园参观,了解目前毛乌苏沙地的治理现状和最新治沙技术、成果;下午,来到榆林古城,对古城墙、古城“六楼骑街”等建筑遗迹进行了考察。
3月31日,返程。在途中,对咸阳三原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原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古石桥“古龙桥”进行了考察。傍晚,安全返校。
本次考察活动准备充分、组织严密。前期邀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统万城考古队队长邢福来先生讲座,介绍近几年统万城考古发掘工作。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一切井然有序,安排妥当,使得本次绿化实践卓有成效,考察顺利而有收获。


11. 中心9名硕士研究生参加陕西省早期长城资源项目野外调查工作
进入3月,在李令福、张萍等老师的协助下,应陕西省早期长城资源项目专家的邀请,中心选拔了九名二年级硕士研究生,作为考察队员参加“陕西省早期长城资源项目”的野外调查工作。他们是祁远虎、赵志强、刘亮、王世伟、王茂迎、吕强、周慧清(女)、杨方方(女)、褚清磊(女),一同参加的还有本校民族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的两名队员。
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中心一向提倡不断寻找和开拓能够有效培养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途径,此次同陕西省文物考古系统合作,派出研究生参加“陕西省早期长城资源项目”的野外调查工作,即为一项具体内容的实施。
此次野外调查及室内整理工作,前后将历时五个月。在4月5日早晨送走九名考察队员后,中心主任侯甬坚收到短信,内容是:“侯老师,您好!谢谢您和中心对我们九名科考队员的关怀!在未来的半年中,我们一定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