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李大海博士参加第五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会议
2、侯甬坚参加“八水润西安”专题理论研讨会
3、我院李大海博士学位论文获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4、侯甬坚赴复旦大学参加“第七届全国人文地理沙龙”
主送:教育部社政司
抄送:陕西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科研处
西安市师大路1号 陕西师范大学710062 Tel: 86-029-85303935 Fax: 86-029-85308547
No.1 Shida Road, Xi’an China Postcode: 710062 E-mail: xbhjbq@snnu.edu.cn
1、李大海博士参加第五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会议
由中国史学会主办、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承办的第五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会议于12月13日至16日在该校举行,我院西北经济社会史研究中心李大海博士应邀参会。本次会议以“因应与对话:中国史学与当代国际史学”为主题,邀请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八十余名青年史学工作者参加并分别作学术报告。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于沛、郑师渠、徐蓝、熊月之、陈春声,秘书长王建朗等莅临本次会议,并分别参与了各小组的学术讨论。组委会还邀请耿云志、朱雷、王斯德、姜伯勤、张磊、林家有等资深学者及知名学术期刊的专家莅临会议,惠赐教言。
开幕式于12月14日上午在中山大学怀士堂举行,中国史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研究员主持会议,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致开幕辞,中山大学副校长魏明海致欢迎辞,耿云志、郑师渠、于沛、徐蓝、姜伯勤等前辈学者作大会发言,对青年学者的成长寄以殷切的期望,并给予了宝贵的指点。
与会青年学者递交了八十多篇高水平的文章。在分组讨论中,他们从史学理论、中外学术思想史、政治史、社会经济史、文化史、环境史、历史地理等领域的专题研究出发,围绕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与中国史学发展、当代史学发展视野下的专题研究等会议论题,相互砥砺,探索展望,取得了很好的交流成果,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诸位前辈学者全程参与分组讨论,并介绍了他们宝贵的治学经验,与青年学者共同讨论学术拓展的方向,会场洋溢着活跃的学术青春气息。
15日下午的大会闭幕式由中山大学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主持,张磊、林家有、王斯德、朱雷等资深学者结合自己的治史经验,就当前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以及历史学科的未来发展发表了深刻的见解。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侯中军、复旦大学历史系周兵、中山大学历史系温春来三位青年学者代表畅谈了自己参加本次会议的感受和对史学研究的认识。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熊月之研究员致闭幕辞,对本次学术会议作了深刻而全面的总结,并就会议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由中国史学会主办的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会议自创办以来,在推动史学发展、传承学术精神、支持青年人才等方面功绩卓著。本届大会延续了这一优良学术传统,为青年史学工作者的交流和共进搭建更好的平台,期待优秀青年史学工作者以扎实的实证研究和深入的学理探索,承续传统,锐意开拓,为推动中国史学乃至国际史学的前进作出更大的努力。
2、侯甬坚参加“八水润西安”专题理论研讨会
2月28日,侯甬坚教授应邀参加“从‘绕’到‘润’的民生内涵——‘八水润西安’专题理论研讨会”,研讨会系由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和西安市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讯随之对研讨会内容作了报道。
研讨会上,侯甬坚教授根据自己的理解,介绍了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所述“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余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的绝妙文字。从自然地理、水文学方面讲解了渭河、泾河、灞河等八水的流经路线大都没有很明显的变化,对于过去长安城和西安城,都是在其外围环绕和交汇,而河流的基本形势一直是地面流淌、地下渗透(体现为“润”的内容),一年四季水情的变化属于整个河流系统的内容,当然有水量、水质、水资源利用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作为河流循环系统来说则是遵循着自然层面的固有模式。
侯甬坚教授最后归纳说,从社会生活和生产方面来看,“八水”“从绕到润”的表达更多地体现了河流社会学的内容。简言之,从古到今的社会对于“八水”的接触和利用,先后有水边洗濯、水上游乐、引水灌溉、漕渠运输、雨季泄洪、蓄水养殖、排泄污水等内容,最近一二十年又加大了美化环境、建筑造景、湿地观光等方面的功用,显现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民生内涵。因此,围绕水资源的利用和存在的种种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等),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需要看清楚的是,今日的西安城区已经大大拓展了,各个方向建立起来的新城新区大都突破了以前的旧规,正在将“八水”流域一一纳入到城市建设的范围中,西安之“八水”因而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严峻的用水形势。
3、我院李大海博士学位论文获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近日,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公布《关于批准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决定》(教研[2012]1号),我院李大海博士的学位论文《政区变动与地方社会构建关系研究——以明清民国时期陕西地区为中心》(指导教师:萧正洪教授)获得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4、侯甬坚赴复旦大学参加“第七届全国人文地理沙龙”
3月22-24日,侯甬坚教授应邀赴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参加“第七届全国人文地理沙龙”。在主办方建议的“关于环境史研究”话题下,侯甬坚教授就环境史定义、环境史和生态史名称的关系、环境史研究对于历史地理学的意义和作用、如何展开环境史的研究工作,以及环境史研究最有意义的选题、什么样的人类活动(或行为)算是具有破坏性等内容摆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参加了与会学者感兴趣话题的讨论。
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承办的此次人文地理沙龙,主题是“地理空间•时间尺度•人文关怀”,主办方正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主题沙龙,促进人文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之间的相互理解、交流,为学科发展的新一轮整合进行一次脑力激荡。人们注意到,在会议室里呈现的人文地理学者和历史地理学者即兴交流的场面是少见的,许多时候都有精彩的发言和很风趣的插话,令拿出时间来参与的师生兴奋和陶醉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