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2013年第3期工作简报
目   录

1、刘明教授带领学生在商洛完成调研
2、刘景纯教授一行七人暑期赴宁夏从事历史文化村镇调查研究
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西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社区功能提升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组举行课题调查技术培训会并成立调查小组分赴各地调研。
4、方兰教授主持《榆阳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课题的专家意见会在我院召开。













主送:教育部社政司
抄送:陕西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科研处


西安市师大路1号 陕西师范大学710062 Tel: 86-029-85303935  Fax: 86-029-85308547
No.1 Shida Road, Xi’an China  Postcode: 710062 E-mail: xbhjbq@snnu.edu.cn

1、刘明教授带领学生在商洛完成调研
2013年8月,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发展问题研究”(12BJY097,主要参与者),带领10名师生完成在商洛市一区五县调研,收集农户调查问卷498份,收集金融机构问卷49份。

2、刘景纯教授一行七人暑期赴宁夏从事历史文化村镇调查研究
2013年8月4日——8月19日,根据三秦学者周宏伟教授所主持“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安排,刘景纯教授一行7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徐玉倩老师,湖南师范大学刑晶晶、陕西师大西北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何乃恩、高超、王海银、符晓洁)赴宁夏进行历史文化村镇的调查和研究。此次调差的村落有分布于固原地区隆德县的红崖村、梁堡村和分布于中卫市的北长滩村、南长滩村。这四个村镇是宁夏首批入选中国传统村镇的村镇。这一神秘的村落拥有“三个宁夏第一”:宁夏黄河第一村、宁夏黄河第一渡、宁夏黄河第一漂。群山环绕使得南长滩村几乎与世隔绝,村里人姓拓,自称是西夏后裔,并保存有完整的族谱。2008年12月,被确定为宁夏首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通过对这四个村落挨家挨户的走访和调查,完成了调查计划的问卷调查,同时与当地政府联系和交流,获得了相关历史文化村镇建设的历史和现状资料。通过此次详细的调查及其获得的资料,为课题研究和可能地建设性建议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性资料。

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西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社区功能提升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组举行课题调查技术培训会并成立调查小组分赴各地调研。
7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西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社区功能提升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组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课题调查技术培训会,本校课题负责人周宏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老师等分别作了相关知识讲座。本校参与课题调查的课题组成员侯甬坚、王社教、李令福、刘景纯、史红帅、潘威、聂顺新等老师及部分研究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8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西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社区功能提升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组的部分成员,成立新疆、甘肃一、甘肃二、宁夏、陕西等5个调查小组,分别在课题负责人周宏伟及王社教、侯甬坚、刘景纯、史红帅、李令福等老师带领下赴各该省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中国传统村落所在地进行了调查、考察及资料收集等工作,完成了课题的部分调研任务。

4、方兰教授主持《榆阳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课题的专家意见会在我院召开。
      7月7日,以课题主持人身份召开《榆阳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课题的专家征求意见会,共邀请来自中科院,社科院,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省社科院以及榆阳区的专家共20余人参加,就完成的课题文本进行讨论和完善。8月3日,接待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墨菲特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