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西北研究院2014年上半年工作要点
2、我院举办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开题研讨会
3、我院与北京大学等联合举办“纪念禹贡学会创办80年”座谈会
4、我校历史文化学院袁林教授应邀来我院做学术报告
5、研究院GIS实验室与日本庆应大学GESL项目组签署了合作协议。
6、西北研究院在校研究生运动会上取得历史佳绩
1、西北研究院2014年上半年工作要点
西北研究院是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以科研为主,兼研究生培养,2014年上半年工作要点如下:
一、科研工作:
2013年西北研究院的科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争取到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二项;教育部课题三项,其它横向课题五项,累积经费177.9万元,比2012年增加一倍以上。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发表权威及以上论文六篇,省部级获奖四项,这些指标均较往年有所增加。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与研究院制度调整、政策支持及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为保证2014年取得更好的成绩,科研工作仍不能放松。今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在以下三项。
(一)积极组织本年度各类研究课题的申报工作
组织评审、协调、统计上报工作,并总结经验。在明年申报之前早做准备,先行统计院内有资格且欲申报的科研人员,分类进行安排,争取各类课题在提交申报之前,都能集中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修改完善,再行申报。
(二)组织完成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评估工作
四年一次的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评估工作即将启动,这是本学期西北研究院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西北研究院会就本次评估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在院领导统一布署,院行政人员与部分科研人员协助工作,将新一轮评估工作做好。同时,以本次重点研究基地评估为契机,找寻问题点,完善科研机制,争取在下一个评估阶段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认真做好基地会议的筹备工作
基地年会每年举办一次,围绕基地重点研究方向确立主题,组织国内外同行专家共聚一堂,就相关主题举行学术研讨,是基地重要的学术平台,每会都能收到很好的学术反响。本年度的基地会议以青年论坛的形式召开,以讨论区域环境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与方法为重点,借鉴国内相关专业领域以及其它地区研究经验为目标,争取在西北区域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会议初步定于十月中旬举办,目前筹备工作正在进行。
(四)做出国际交流政策支持标准
国际交流是研究院走出去的重要渠道,2013年本院已做出国际化战略方案,今年我们重点考虑制定西北研究院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走出去”、“请进来”的一系列标准及资金支持计划制定具体方案措施。
二、人才培养:
本学期人才培养工作除了按时完成正常的硕、博士生招生和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以外,重点目标是引导研究生潜心科研,提高研究能力,围绕此目标,拟完成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1、充分调研、讨论,对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规划,依据不同学科出身和特点的学生设置个性化课程,增加跨学科、前沿性、专题性、国际化课程。
2、规范研究生课程讲授的各个环节,要求每门课程有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对部分课程组织相关导师听课,进行质量评估;授课应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来进行,以讲座、讨论为主要形式;
3、争取专项经费,以便根据专业需要延请院外、校外或者国外的知名专家学者给研究生讲授各种课程。
(二)增强研究生学术研究氛围
加大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和学术活动的力度,积极在研究生中开展专题讨论、学术沙龙、文献研读会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以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吸引研究生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将研究生从其他活动中拉回来。
(三)计划开展双语教学
依据学校2014年工作要点,拟对全院英语课程以及双语课程启动或认定做出有针对性的设计,并投入实施,提高本院研究生专业外语应用能力。
三、财务管理
今年学校的财务制度有重大调整,具体落实到本院,本年度重点工作有以下二点:
(一)完善西北研究院年终奖酬金分配制度
针对2013年年终分配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以及各位老师反映的意见,拟于上半年召集二工委委员对研究院财务分配工作细则做进一步讨论、修改及完善。重点在团队考核指标方面,如团队奖励中的基础性与竞争性奖励的比例问题、院公共服务贡献度的量化问题等等,成文后将提交院学术委员会讨论、定稿,年终照此执行。
(二)进行院内财务培训
本年度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有较大改革,院相关领导会向各位老师通报,并请财务处人员作相关培训。
2、我院举办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开题研讨会
2014年3月20日上午,我院王社教教授组织举办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13AZD033)开题研讨会。
会议邀请朱士光教授、侯甬坚教授、周宏伟教授、耿占军教授与会指导,课题组成员王社教教授、李令福教授、卜风贤教授、张力仁副教授、高升荣讲师、杜娟讲师、潘威讲师、张青瑶讲师以及中心研究生廖娟、王玉姗、郭茹星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由王社教教授主持。会议首先由项目负责人王社教教授报告了本次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课题申报过程、研究思路、主要内容、重点难点,以及最终成果形式等问题。随后,朱士光教授、耿占军教授、周宏伟教授、侯甬坚教授、李令福教授、卜风贤教授、张力仁副教授等分别就课题报告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大家充分肯定了本课题的学术意义和学术价值,并一致认为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在我院不仅具有优良的研究传统及研究基础,更是我院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研究方向,本课题的研究,一定会为我院的科研工作书写上浓重的一笔,并成为我院的标志性科研成果。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填补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在研究区域、研究时段和研究内容方面的诸多缺环,提高对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的总体认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这样一个整体的基础研究,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必将成为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学术史上的新的里程碑。同时,与会各位专家提出本课题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抓紧时间开展工作,年内要完成课题资料库建设,并需要加强研究方法创新、研究思路创新,拓展视野,加强团队合作。最后,王社教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对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将认真考虑各方意见,并就已开展的研究工作做了补充说明。本次会议的圆满召开为本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课题是我院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课题资助。
3、我院与北京大学等联合举办“纪念禹贡学会创办80年”座谈会
3月1日上午,纪念“禹贡学会”创办80年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座谈会由我院与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共同主办。此外,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学术机构的代表也应邀参加了座谈会。近五十位历史地理学者齐聚一堂,溯源学科发展,展望学科未来,我院副院长张萍教授、李令福教授前往参加。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应邀出席座谈会并致辞。他充分肯定了纪念禹贡学会的意义,并欢迎远道而来的历史地理学界同仁参加此次活动。随后,吴志攀阐释了对“禹贡精神“的理解,并提出了对当前历史地理学研究工作的期望。座谈会上,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原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葛剑雄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唐晓峰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副院长张萍教授分别讲述了谭其骧、侯仁之、
史念海三位先生与顾颉刚先生及禹贡学会的渊缘,追溯了中国当代历史地理学科的发展。北京大学历史系87岁高龄的张传玺教授回忆了蒋家胡同3号的轶事。顾颉刚先生女儿顾潮女士结合近年对顾颉刚先生手稿的整理发现,讲述了顾颉刚先生创立禹贡学会的历程。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荣新江教授讲述了自己参与历史地理研究的体会。
八十年前,正当国家危难日甚一日之时,禹贡学会成立,以治国土疆域之学为己任,形成经世致用、严谨治学的传统。如今历史地理学的领域欣欣向荣,座谈会的召开可谓恰逢其时。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吴松弟教授在发言中,对当下历史地理学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座谈会后,与会者参观了位于今北大科技园内的顾颉刚故居,即禹贡学会的诞生地,此处原为成府蒋家胡同3号,修缮后仍保留原四合院落的布局。
4、我校历史文化学院袁林教授应邀来我院做学术报告
应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邀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师范大学著名学者袁林教授于2014年3月28日上午在启夏苑多功能厅主讲了第三期西北研究院“青年发展论坛”。并为广大师生做了题为“史学研究中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我院副院长张萍教授主持。
作为“汉籍全文检索系统”软件的主持与创建者之一,袁林教授在历史文献数字化方面有一定创建与深刻认识。首先,袁林教授就信息革命的社会历史意义、文史学科数字化发展前景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并详细介绍了文史研究的主要数据库类型。强调历史研究者不应错过正在发生的信息革命。其次就如何利用国内外搜索引擎、工具资源、检索资源、数字地图,如何查询文史论著目录、解决缺字问题作了详细讲解。最后就历史文献数字化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如建立地方志数据库、古地图数据库等。
三个小时报告结束之后,与会师生就“史学研究中数字化资源”的利用与发展前景等话题与袁教授作了进一步交流与探讨。
5、研究院GIS实验室与日本庆应大学GESL项目组签署了合作协议。
2014年3月,研究院GIS实验室与日本庆应大学GESL项目组,资源与环境学院地理信息化实验室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针对气候变化、灾害评估等方面进行合作研究,并将互派研究生和互相交换教材进行交流。
6、西北研究院在校研究生运动会上取得历史佳绩
4月2日,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研究生运动会在长安校区体育场隆重举行。我校副校长萧正洪、学校相关部门领导、学院党委书记刘少锋及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在庄严的升国旗、奏国歌仪式后,副校长萧正洪致开幕词,运动员代表和裁判员代表分别宣誓发言,郑海荣教授宣布运动会正式开幕。
入场仪式,我院方阵队伍英姿飒爽、步伐整齐统一,“运动因我而精彩,学院因我而骄傲”的嘹亮口号冲上云霄。我院16名体育健儿参加了多个项目的角逐,经过一天紧张激烈的比赛,我院以31分的历史最好成绩勇夺25支代表队的第七名,效率值(成绩/参赛人数)位列第一。
赛场上,我院运动健儿们激情飞扬、奋力拼搏,为了心中的目标和院集体的荣誉而战至筋疲力竭。看,百米跑道上张洪滨同学追风的脚步、张开玄同学闪电般的身影,接力赛中兄弟姐妹们希望与梦想的传递,越野赛中运动健儿的挥汗如雨,趣味运动中同学们的齐心协力,……。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院在所有参赛项目上都取得历史性突破,尤其是男子4×400米接力取得了前三的优异成绩。然而,我们也不能忘记场下同学们的身影,他们用撕心裂肺的呐喊声,加油助威,集体荣誉感此时此刻被阐释的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我院研究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最后,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你们传递了正能量,预祝下届运动会我院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