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刘明教授《绿色金融、环境变化与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研究》一书由人民出版社于2018年12月出版,全书39.4万字,是刘明教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北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金融支持政策体系研究(12JD790020)的结项成果,得到陕西师范大学优秀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和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基金资助。我院和国际商学院多名博士生、硕士生参与了助理研究、文献翻译和围绕课题工作进展组织的“新金融读书班”活动。全书序文和各章内容先后在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6,2017)、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2016,2017)和广金•千灯湖金融峰会(2017)、陕西省经济学学会(2015,2016)和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8)交流,先后获得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研究生论坛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和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绿色金融、环境变化与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研究》一书运用环境金融学、公司金融与金融市场理论及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西北地区绿色金融、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做综合研究,运用绿色GDP核算体系对西北五省区土地、森林和水资源资产生态服务价值做评估分析和趋势判断,对中国处于探索期的碳市场运行效率和欧盟碳市场效率动态进行考察,提出运用绿色金融、碳金融市场、资源税等政策组合破解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政策思路。中国在《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做出在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自主承诺,参照承诺并编制环境综合指数,研究工作对西北地区总体及五省区二氧化碳排放和环境指数变化能否在2030年实现峰值做出预测。这些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特色。
第一章“绿色金融、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西北地区环境污染排放实现‘巴黎承诺’有无可能?”,基于投入产出模型、EKC假说构建面板联立模型,纳入土壤废水总量、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等六种指标编制环境综合指数,运用2000—2015年绿色环保概念上市公司样本作为绿色金融代理变量,系统探讨绿色金融与环境变化以及经济增长的内在关联机制,深入探究经济增长、环境质量与绿色金融之间的交互作用。对EKC假说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实证结果表明:除宁夏以外,在绿色金融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四省区环境综合指数变动趋势符合EKC倒“N”型曲线,比照我国在《巴黎协定》做出的“在2030年达到CO2排放峰值”的减排承诺,四省区可在同一时间节点(2030年)以前达到环境综合指数峰值,从而向低环境污染转换。
第二章“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长与CO2排放动态空间计量检验——区域CO2排放可否实现‘巴黎承诺’?”,选取1985-2014年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与线性模型分析对西北五省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EKC在西北五省区得到经验支持,根据调减的经济增长水平(参考1985-2015年均增长率调减2%)预测五省区CO2排放峰值出现年份,结果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和宁夏将分别于2025、2035、2028、2028和2027年达到峰值。本章同时对西北五省区与相临山西、河南、湖北、重庆、四川、西藏、内蒙古等省区CO2排放交互净溢出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相关结果对省(区)际间形成防治环境污染协调合作机制提供某种参考坐标。
第三章“周期背景下经济增长与CO2排放解耦趋势”,对改革以来(1978—2014年)西北与全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解耦关系做长期观察,分析经济增长、能源消耗量、碳排放量以及产业结构变动和城镇化加速之间内在逻辑关系,对西北五省区在不同周期阶段以及总时间段解耦状态弱于全国的潜在原因予以探讨。在各经济周期阶段中,改革初期西北解耦指标值低于全国,此后以及西北地区解耦指标值均高于全国,说明改革中后期甚至可预见未来西北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解耦趋势落后于全国。分省区观察,在2008年全球爆发经济金融危机以后到2014年,新疆经济增长强劲,但解耦指标值较快上升,说明需要警惕碳排放恶化趋势。
第四章“西北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分析”,参照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的概念框架,借鉴国内外学者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成果,运用修正的当量因子法,依据全国2008年土地普查材料等公开数据对西北地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由于西北地区内部各区域土地资源的差异化,对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分别评估,在必要时分五省区、西北地区总体和全国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总体人均土地生态价值量高于全国,但按照土地面积折算的土地生态价值密度明显低于全国。
第五章“西北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空气质量变化成因”,根据森林资源普查数据编制西北地区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2001—2013年),运用面板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西北地区空气质量变化成因。结果显示森林资源的主要功能在于生态服务,西北地区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其污染规制强度高于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西北五省区中,新疆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对改善空气质量效果不显著,表明新疆森林资源较匮乏,森林资源规模未能达到影响空气质量的门槛水平。
第六章“西北水资源资产价值与水污染核算”,对西北五省区进行水资源实物量、价值量核算,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对水资源污染也进行核算和统计分析,明确西北地区水资源的静态现状与动态变化趋势,并分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提出发挥环境金融工具的作用支持和促进形成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等建议。
第七章“区域视阈下绿色能源公司资本结构冲击效应”,基于MM定理并引入股利支村率和外部融资比例,检验资本结构和股利支付率对新能源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发现中国绿色能源公司总体祥本的负债比率、外部融资率对公司市场价值均具有负影响,在不完全支付股利条件下财务杠杆对资本成本的影响增强,检验结果说明MM定理及U型资本线不成立。分经济区检验结果为东部地区负债比率对公司市场价值无影响,外部融资率对市场价值具有显著负影响;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公司负债比率对公司市场价值具有负影响,收益比率对市场价值具有正影响。东部和西部地区股利支付率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显著负相关。
第八章“绿色能源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绩效计量检验”,对2005-2012年绿色能源上市公司数据建立面板固定效应模刑基于区域差异视角计量验证融资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引入沪深300指数做样本外比较。结果表明,绿色能源上市公司平均绩效、内源融资率低于沪深300指数,具有股权融资偏好,两种样本的债务融资均没有体现出负债的税盾效应。在不同区域中,东部地区的绿色能源上市公司绩效、内源融资率具有较高水平;区域间资产负债率、短期有息负债率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长期有息负债率对于绩效影响有所差异;融资优序理论得以验证。相关结果表明推动绿色能源上市公司发展需根据区域禀赋合理优化企业融资结构,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第九章“绿色能源发展支持政策:区域观测与国际经验”,从中国近年来绿色能源产业政策扶持角度,分区域分析国家绿色能源产业个案,并结合国外相关经验提出促进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设想。
第十章“中国碳金融交易市场定价效率检验”,基于有效市场假说分析七个碳交易试点市场效率,将碳交易试点显著存在的“淡薄交易”特征纳入考量。目的在于结合现实制度设计,探究各试点定价效率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借鉴EUETS碳金融交易市场经验,对中国碳金融交易市场提高定价效率提供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全国碳金融交易市场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持。
第十一章“动态研究效率:欧盟碳市场定价及其经验”,以欧盟碳排放配额(EUA)的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阶段构建VAR模型,在总结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改革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推广碳排放交易试点的短暂实践,提出构建全国性统一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关研究将西北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将分省区作为内部组织子区域,对绿色金融、经济增长和环境变化三元变量做综合考察,在一些重要方面对西北总体、西北五省区和全国做比对分析。报告数据样本集中于2000—2015年,时间窗口叠加中国经济经受亚洲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诱发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洗礼,我国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化,在经济步入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历程背景下,相关研究对西北地区和国家层面坚决打好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防治污染攻坚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目录
代序:双重异化、新陈代谢断裂与生态冲突求解——马克思生态观之当代意义
前言
第一章 绿色金融、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
——西北地区环境污染排放实现“巴黎承诺”有无可能?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理论模型:将绿色金融引入生产函数
第四节 指标与数据选取
第五节 分区域与西北总体环境变化趋势预测
第六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二章 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长与CO2排放动态空间计量检验
——区域CO2排放能否实现“巴黎承诺”
第一节 研究综述
第二节 模型与方法演进
第三节 对空间计量模型的讨论
第四节 空间计量验证Ⅰ:碳排放相邻交互影响的分布
第五节 空间计量验证Ⅱ:分省区碳排放转折点预测
第六节 对EKC的线性回归
第七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三章 周期背景下经济增长与CO2排放解耦趋势
第一节 理论与方法
第二节 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
第三节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解耦轨迹:区域与整体尺度
第四节 经济周期阶段中解耦指标变化
第五节 碳排放影响因素
第六节 结论
第四章 西北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动态分析
第一节 土地资源分布与利用
第二节 土地结构类型变动
第三节 对土地生态价值评价方法的考察
第四节 西北五省区土地生态价值评估
第五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五章 西北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空气质量变化成因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西北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核算
第三节 对森林生态价值影响空气质量的计量检验
第四节 结论
第六章 西北水资源资产与水污染核算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西北地区水资源分布及变化趋势
第四节 西北地区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
第五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七章 区域视域下绿色能源公司资本结构冲击效应
第一节 理论回顾
第二节 公司不同融资方式及其特点
第三节 对数据描述性统计
第四节 对样本总体公司价值与加权平均资本(WACC)的计量验证
第五节 分经济区域计量检验
第六节 政策建议
第八章 绿色能源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绩效计量检验
第一节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描述性统计
第三节 计量验证:绿色能源与沪深300上市公司比较
第四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九章 绿色能源发展路径与支持政策:区域观测与国际经验
第一节 支持绿色能源发展的政策机制
第二节 光伏、风电产业分区域比较
第三节 推动光伏、风电产业可持续较快发展
第四节 国外经验:以光伏、风电产业为例
第十章 中国碳金融交易市场定价效率检验
第一节 定价效率的定义与检验方法
第二节 碳金融市场定价效率弱式有效性检验
第三节 国外提高碳金融市场定价效率的经验
第四节 提高碳交易定价效率的措施建议
第五节 结论
第十一章 动态演化效率:欧盟碳市场定价及其经验
第一节 研究评述
第二节 碳交易理论基础及碳减排治理演进
第三节 欧盟碳排放交易定价机制与价格波动
第四节 计量检验
第五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