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是我国实施郡县制度后全国性城市体系确立的关键时期,当时奠定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对我国城市及其体系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积累的基础上,从西汉城市体系的形成与演变入手,引进政治学中的权力概念及其分析框架,以王朝政治权力对疆域内的城市空间控制为主线,全面探究了西汉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形成、演变过程,具体深入地剖析了西汉时期区域城市地理之发展演变机制。
本书认为区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不仅造成了城市分布的地域间不平衡,而且产生了权力在空间分配上的差异;西汉诸侯王都与同时作为区域发展中心的郡级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同日而语,前者更多的是政治制度而非经济发展的产物,诸侯王国内侯国城市的增长只能是,也仅仅是数量的增长与城市的简单复制,无益于城市内涵的增长;西汉都城的拓展与地方城市规模的缩小,反映出新的等级制度的建立,也显现出中央与地方权力斗争的广泛存在;在西汉城市体系演变过程中,政治权力是其中的核心,国家行政体制是实现政治权力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国家控制的思想策略是实施政治权力的基础;西汉城市发展之根本原因是中央权力对地方空间的控制和占有,也是区域空间理论与国家控制实践的统一。有学者评价“一方面,该书在历史城市地理研究中引入历史政治地理研究的理念,以历史政治地理的考察推进历史城市地理问题的专门研究;另一方面,该书也可看作是由历史城市地理角度对于中国历史政治地理问题的探讨,属于历史政治地理研究的特殊领域”。本书最得意的地方是:在分区、分级、分类基础上借用水平横剖面方法、简牍文献的使用以及在政治权力与空间占有的认识下,对西汉时期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形成、演变的基本过程、规律性及其内在机制的梳理和研究。这一点也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肯定,而此也会成为解读汉唐之间都城空间发展演变及其内在机制的理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