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纯《明朝前期安置蒙古等部归附人的时空变化》发表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第77—85页。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资助项目(11JJD790034)资助成果之一。内容摘要:
明代对蒙古人为主体的北方等部归附人实行积极的招抚和安置政策。从洪武初年到成化年间,大量蒙古等部人前来归附,政府多将他们安置在明朝本部,而在本部的随后安置在地域上屡有变动。洪武时期经历了由北方沿边、京师和部分地区集中安置向全国各地分散安置的过程,永乐以后,在“自愿奏请”的条件下,形成了京师集中安置的新模式。以后诸朝,承此精神,主要以都城为中心来集中安置,但在南京和北京之间屡有调整和反复。成化以后,来归人员日益减少,安置地也主要移向江南地区。永乐朝的安置模式及其体现的保护和优待精神对以后诸朝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