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黄春长《渭河流域3100年前资源退化与人地关系演变》论文发表

黄春长《渭河流域3100年前资源退化与人地关系演变》,发表在《地理科学》2001年第1期(第30~35页)。文章认为,渭河流域全新世古土壤S0与黄土L0之间的界限,是季风气候格局快速转变和土壤资源退化的标志。这个时期的气候干旱化和水土生物资源退化,促使流域上游游牧文化取代定居农业文化,从而造成土地利用方式的巨大变化。在历史上表现为游牧民族的南侵,迫使先周人从泾河中游黄土高原腹地向南迁移到关中盆地西部的周原,即“古公弃豳迁岐”。当时的气候干旱化还造成了河水断流沙尘暴频繁发生,严重饥荒,社会动荡和商周之际朝代更替。这是我国北方半干旱区季风环境敏感带人地关系演变史上的重要事件。本文通过综合分析黄土剖面土壤资源退化记录,和历史文献中水土生物资源退化的记录结合已有的14C和TL测年数据、新公布的夏商周年表,确定了渭河流域全新世古土壤S0与黄土L0之间的界限年代为14C年代取3030±80aB.P.,即历史纪年3100aB.P.,或者1150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