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清代万锦滩水位志桩的伏秋汛期(5~10月)涨水水位记录,建立了1766~1911年黄河三门峡断面径流量(m3)序列,再根据三门峡断面径流量与黄河上中游10站点面积加权降雨量关系,重建了1766~1911年黄河上中游5~10月降雨量(mm)序列。该序列显示出19世纪中期之后研究区伏秋汛期降雨持续减少,进入20世纪后有所回升。降雨量波动与根据江淮梅雨长度、SLP记录等资料反映的夏季风强度变化基本对应;小波分析则显示本区伏秋汛期降雨量存在明显的50a周期;在多年际尺度上与指征ENSO强度的UEP指数具有较明显的反相位关系,El-Nino年降雨量放大,La-Nina年则降雨量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