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刘景纯《宝鸡10县城镇近代化的过程与城镇空间格局的变迁》论文发表

刘景纯《宝鸡10县城镇近代化的过程与城镇空间格局的变迁》发表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第17卷第2辑(第116~121页),探讨了宝鸡市辖10个县城小城镇近代化的过程、特点,论述并分析了这一过程中若干小城镇发展的空间格局和变迁原因,认为:(一)1937年前后的两个阶段,宝鸡10县城镇的近代化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1937年前,像广大的内陆地区一样走的是一条传统式的自上而下的缓慢变革之路,由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的限制,发展极为缓慢;1937年后,走的是一条主要由“区域外力”因素推动和实现的跳跃式发展道路。从当时的背景看,这有很大的特殊性。其特点主要表现为:(1)外在近代要素(工业、人员、技术等等)的直接迁入;(2)内市场发育差,与近代化要求脱节。城镇的工商业产品主要供应战时军需。因此,表现出强烈的“战时”色彩;(二)在同等条件下,近代铁路交通和优越的区位优势是城镇近代化的最主要因素,二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区位促进交通,交通强化和造就新的区位,从而改变旧有的城镇格局,促进新的城市布局。因此,在西北地区迫切需要发展小城镇的今天,在现有落后的市场条件和资金缺乏情况下,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走这样的道路主要应解决哪些问题,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