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侯甬坚《“人造沙漠”到“沙漠化”概念的实践过程》论文发表

侯甬坚《“人造沙漠”到“沙漠化”概念的实践过程》发表在《史地新论——浙江大学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244~262页),针对学术界和社会上对“人造沙漠”观点一直存在争论,论文首先阐述了“人造沙漠”观点的论述背景,即50年代苏联地理专家在华考察时发表了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大片流动沙地的看法;国内学者所作的沙漠地区考察研究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50-70年代我国北方沙漠地区人民创造的“人进沙退”具体事例,从另一面证明人的生产活动对自然条件的演变具有影响力。又立足于历史人文主义立场,从对历史遗产的继承、反映人的社会能动作用、突出制度因素、接受社会伦理学提出的问题四个方面,探讨了“人造沙漠”观点提出的人文社会科学根据。并认为1977年联合国沙漠化问题会议产生的影响,应当是促使国内原有的“人造沙漠”概念转变到“沙漠化”概念的外在因素,进而论述了沙漠与沙漠化术语的区别,同一性质人类活动下自然环境变化的不同去向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