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社教《辽宋金元时期山西地区城镇体系和规模演变》论文发表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2卷第4期(2003年7月,第79~86页)。
论文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对这一时期山西地区城镇发展的规模、体系和结构等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能有助于对该时期城镇发展总体水平和特点做出更为准确地判断,对于今后黄土高原地区城镇的发展有所借鉴。其具体结论是:辽宋金元时期山西地区城镇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宋金时期的快速发展和元代的衰落调整两个阶段。总体而言,这一时期山西地区的城镇发展水平是比较落后的,虽然城镇数量在前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城镇规模普遍较小,特别是中等以上规模的城镇数量很少,并处于下降之中。辽宋金元时期山西地区的城镇发展过程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是相一致的。由于山西地区自然环境较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其它地区相比较低,城镇发展速度和规模自然会受到影响。宋金时期山西地区城镇的快速发展实际上是一种畸型的发展,城镇数量的增加不是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发商品流通的需求增长所致,大多是出于军事或税收的需要而设。除太原、临汾等少数城市见有城市手工业发展方面的历史记载外,其它城镇都是单纯的消费型城镇,这种城镇的存在和繁荣是一种无源之水,一旦政治军事形势发生变化,自然随之衰落和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