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景教碑在中国的历险》
中译本出版
我中心史红帅副研究员翻译的《我为景教碑在中国的历险》一书近期已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系“徐家汇藏书楼汉学译丛·近代西北史地辑”之一。全书共35.1万字,34幅照片。
《我为景教碑在中国的历险》是由丹麦著名探险家、考古学家何乐模(Frits Holm)撰述,于1923年由Fleming H. Revell出版公司在纽约、芝加哥、伦敦和爱丁堡同时出版的在华行纪类著作。该书详细记述了1907年1月至1908年6月,何乐模前往西安获取《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复制碑,并运往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最终辗转保存于意大利罗马教皇博物馆的传奇经历。
1907年1月,何乐模从英国出发,辗转丹麦、美国、日本等地,跨越大半个地球来到中国,并深入西北内陆的西安城,意欲获取基督教在华传播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由于西安本地官民对该碑采取了保护措施,何乐模最终未能获得景教碑原碑,但在西安仿刻了一通同大、同质、同重的景教碑,并经由黄河航运、京汉铁路货车运输,以及长江航运运抵上海,再从上海运往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由此,何乐模在完成其第二次环球航行的同时,也将景教碑的复制碑从中国西北内陆成功地运抵美国东海岸。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复制碑的1908-1916年间,何乐模以之为模版,用石膏制作了十余通模造碑,分送欧洲、北美洲、中美洲和亚洲的十余个国家的博物馆与大学,并在世界多个国家发表了有关景教碑及其历险过程的演讲,有力地推进了西方世界对于清代后期中国内地的认识与了解,也极大提升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影响。由此,何乐模仿刻景教碑的活动也成为清代后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次引人瞩目的重大事件。
《我为景教碑在中国的历险》一书细致入微地记述了何乐模在华北、西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行程与所见所闻,内容涉及山川河流、城镇村落、寺庙祠宇、道路交通、官绅商民、风情民俗、商业贸易、农业物产等。书中还附有大量照片,生动直观地反映了作者眼中的清末中国自然图景与社会众生相。《我为景教碑在中国的历险》不仅是研究基督教在华传播史、景教碑世界流布史的重要文献,而且也是从历史地理、城市史、社会史、环境史、中西交流史等学科角度出发研究百多年前中国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贵史料,堪称清末西方人在华考察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中译本除原著16章全部内容外,还特别附录了译者精心采择的57则原始史料,其中西文史料54则,清代档案1则、报道1则,民国报道1则。这些难得一见的文献来自于美、法、英、澳等国十余种报刊和清末电报档案,时间跨度从1907年延伸至1935年,构成了对何乐模仿刻景教碑事件“全景式”的资料集成,有助于研究者和读者对清末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此次大事件有更为全面地了解。
关于何乐模仿刻景教碑的过程与影响,史红帅博士等早先已应《西安晚报》“西安地理”栏目之邀,撰写了《景教碑历险记》一文,以上、下篇的形式整版刊发于该栏目 2010年7月25日第11版(http://epaper.xiancn.com/xawb/html/2010-07/25/content_258882.htm)和8月1日第11版(http://epaper.xiancn.com/xawb/html/2010-08/01/content_261031.htm),概要介绍了何乐模其人及其在华活动。此次中译本的出版,将会向读者更为完整地呈现何乐模仿刻《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事件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