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侯甬坚《梯田的诞生为何属于过去的南方山地?》一文发表

 

侯甬坚《梯田的诞生为何属于过去的南方山地?》论文发表于杨伟兵主编《明清以来云贵高原的环境与社会》文集之中(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6月,第17-36页)。这是作者2008年8月参加复旦大学主办的“明清以来云贵高原的环境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的修改稿。该文认为:梯田之名首见于南宋范成大《骖鸾录》一书,一层层满足水稻生产的水平田面为梯田之本义,其前身只可能是水土资源合适、有所开发的山坡地。稻作是促使坡地水平化的关键因素,基于社会压力而形成的水稻上山趋势,所要求的田埂和水平田面成为梯田生产的必备条件,这种情形首先出现在我国山多地少的南方山区。1949年后,梯田生产方式作为平整土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北方获得了大规模推广的机会,而当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梯田修建又大为减少,1999年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又引发了“梯田退耕”的建议,从而成为梯田形式不适合于北方地区的一个反证。着眼于国家总体环境质量的根本保证这一点,提出处于江河源地之山地农业布局应考虑予以重新调整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