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侯甬坚《环境营造:中国历史上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贡献》论文发表

侯甬坚论文《环境营造:中国历史上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贡献》,发表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第19卷第4期。
本文是作者代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科,在中国史学界第七次代表大会(2004年4月14~17日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上所作的报告,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历史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认为:在古代-近现代中国,历时数千年人类活动展开所具有的时空条件、土地面积和经营方式、人口规模和质量、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形态延续条件等基本内容,在世界各国中是难有其比的。国外许多科学家将加大力度利用丰富的历史文献(中文为主),用于研究和解释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变化可能具有的影响和作用份额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科学家和历史学家身上,是有充足理由的。如若发挥国情和历史地理专业优势,现阶段可以视为全球变化研究框架中的重点研究内容是:(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格局的变化;(2)流域生命-文化环境的构成及其成长;(3)河湖海系统的演变;(4)制度和政策因素怎样调节人类的社会经济行为;(5)提取和整理对地球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自然、人文事件。为了对人类活动引起环境变化的影响和作用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研究中需要做好的事项有:(1)排查文献资料中的人为主观撰述因素;(2)核实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的范围或方面;(3)分析人类活动本身包含的复杂性因素;(4)充分估计自然本身的力量;(5)尊重和学习其它专业的研究方法及其实验结果。时至今日,科学事业发展的形势,已经将历史学加入自然科学研究计划的工作提到了研究时间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