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卜风贤的论文《中国古代灾害文化演进的两种路向》被《新华文摘》2025年第9期作为封面文章并全文转载,该文原刊于《史学集刊》2025年第1期。


文章指出,近年来,中国灾害史研究出现了明显的文化转向,这对拓宽灾害史研究领域,促使以往文化史视域下的灾荒研究转向灾害文化史研究,推动灾害史研究的深化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中国灾害文化史研究主要聚焦于以荒政救灾为主体的官方灾害文化,对民间灾害文化虽有涉及,但并未从根本上辨识官方灾害文化与民间灾害文化的内在差异,即两者在文化主体、文化观念、文化思想、文化行为方面的区别,也没有对古代灾害文化在灾害治理方面的消极作用进行检视批评。
文章从文化主体方面区分官方灾害文化与民间灾害文化的不同, 从思想观念方面界定灾害神化与灾害神秘化倾向, 揭示古代灾害文化陷于魅化歧途的本质特征。作者认为,当我们从帝王国家与民间百姓的两个层面去考察古代灾害文化时,就会发现不一样的灾害倾向和灾害表现,也会发现古代社会的灾害文化并非可以用国家主导下的灾异观念、灾害思想和救灾防灾的社会救济活动一以概之,灾害文化还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通过区分官方灾害文化与民间灾害文化的性质特征,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数千年中国灾害史所经历的苦难历程。
《新华文摘》创刊于1979年,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管、人民出版社主办、新华文摘杂志社编辑出版,是大型理论性、综合性、资料性文摘类权威期刊,以其思想性、学术性、权威性和可读性享誉海内外,是我国极具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文摘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