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9日,陕西省委统战部召开“陕西省统一战线智库成立大会”,宣读智库首批63名聘任专家名单并颁发聘书,我院王社教、方兰二位教授荣任首批专家。
陕西省统一战线智库是陕西省委统战部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精神和中央统战工作领导小组《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条例〉重点工作规划(2015—2017年)》要求,以及省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年度改革任务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特殊优势而建立的,其总体目标是以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部署为遵循,以服务全省工作大局为宗旨,以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和保障制度为支撑,整合全省统战系统、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统战力量,依托我省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社团等专家团队,特聘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着力打造一支特色鲜明、层次较高、数量适度、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的专家队伍,发挥理论创新、政策解读、决策咨询、舆论引导和服务统战等方面重要功能,为我省凝心聚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追赶超载提供智力支持。王社教、方兰二位教授长期关注党的统战政策,热心统一战线事业,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较强参政议政、调研咨询能力,热心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多次受到相关部门的表彰。
王社教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兼任史念海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副主编。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人口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主促进会陕西师范大学总支主委、民进陕西省委十、十一、十二届委员、民进陕西省委社会法制与环境专门委员会主任、省直工委副主任。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历史地理、区域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史、古都学领域的教学、科研以及历史地理学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进修教师和博士后60余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苏皖浙赣地区明代农业地理研究》、《汉长安城》等3部,主编和参与编撰《黄土高原地区乡村地理研究(1368—1949)》、《西安历史地图集》、《黄河文化丛书•住行卷》等学术著作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三五”重大规划项目“中国西北地区环境与发展研究”等。入选教育部2002年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先后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历史学一等奖(主要参加者)、陕西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2016年获民进中央“民进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方兰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任中国民主建国会陕西师范大学支部主委、民建陕西省委常委、陕西省政协委员。工作认真勤奋,数十年来专注于“三农”问题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研究,在西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流域管理、资源和环境价值评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潜心科研的同时,她注重使学术成果走出象牙塔,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并服务社会。她完成的“南水北调对陕南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报告中有关水源区生态补偿计算方法及补偿框架设计得到当地水利部门和陕西省宏观经济管理部门采纳,同时也获得了2013年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在西北能源富集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她提出的主要观点及政策建议被纳入当地政府写入有关农业发展的一号文件,也同时被陕西省政府研究室采纳,研究成果也获得2015年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她主持了陕西省“十三五”规划相关重大课题,对陕西省GDP超过一万美元后的产业及社会发展战略提出了系统化的建议,并得到陕西省发改委的肯定和采纳。多年来方兰研究团队深入陕北黄土高原、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甘肃河西走廊进行水资源调研,其学术成就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2009年入选美国富布莱特研究学者,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进行水资源管理合作研究;2012年应邀赴英国牛津大学参加水安全国际研讨会,同年受德国自然保护局邀请,作为中方TEEB专家参加在德国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经济学研讨会”;2016年获聘欧盟生物多样性创新融资机制中国项目高级专家;2017年入选中加交换学者项目,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水资源管理研究。她努力将国外的先进理念用于中国,更好地为中国水资源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