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加拿大哥伦比亚学院亚洲研究系程龙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下)
        2018年12月22日下午15:00-17:00,加拿大哥伦比亚学院亚洲研究系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员程龙教授应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邀请来我院进行题为《18到20世纪西文历史图籍中的钓鱼岛》的报告,报告由张莉博士主持。来自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西北大学等院系的近60位博硕士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会议伊始,程龙教授以批判思维(critical thinking)为切入点,展开了本次报告。程龙教授以一个实例为大家解释了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并以此为切入点阐述了自己开展钓鱼岛研究的原因。报告分为五部分,分别是:钓鱼岛的地理位置和当前的领土纠纷;钓鱼岛在中国-琉球宗藩关系中的作用;清代在 华耶稣会士对钓鱼岛的研究和介绍;欧洲航海家对钓鱼岛的实地踏勘和绘图;钓鱼岛与近现代中日关系。在本次报告过程中,程龙教授运用大量的原始文献及地图文献,包括中方历史文献和西方历史文献中回忆录、著作和地图等,内容详实且逻辑清晰,为大家奉上了一份精神盛宴。
       程龙教授将今天钓鱼岛在地图上的位置与文献中钓鱼岛的位置进行了解释与说明,并且利用原始档案,确定了欧洲最早得到的关于钓鱼岛的内容是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宋君容传播出去的。宋君容的依据是1723年徐葆光出版的《中山传信录》一书中的记载。同时这也证明了钓鱼岛是当时的清朝与琉球使节往来于航海航道上重要的参考地点。正是根据西方传教士的文献和西方航海家的实地踏勘和记录才得以复原当时的历史情况,证明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最早命名的。本研究结论将国务院白皮书《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和海洋出版社出版的《钓鱼岛-中国的固有领土》等文件及出版物中关于中国拥有钓鱼岛主权的时间提前到了1751年。
       在讲座的最后,程龙教授讲述了自己的学术经历以及自己的学术思想,同时与数位同学进行了交流与解疑,这些对大家都具有很大的启发。由张莉老师做最后的总结与评议,张老师认为程龙教授的讲座对大家在知识与方法上的启示是必要的,同时也鼓励大家“处处留心皆学问”,希望大家能够在以后的学术研究过程中将现实与历史结合起来,有所成就。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