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葛承雍教授应邀来我院做学术讲座
        2018年11月23日14:30-17:40,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退休教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我校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葛承雍先生应我院院长王社教老师之邀,在教育博物馆主楼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中国记忆中的丝绸之路”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王社教教授主持,我院师生和历史文化学院、美术学院部分师生到场聆听学习。
        本次讲座以2014年中国、哈萨克、吉尔吉斯三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引起亚欧各国的巨大反响,“丝绸之路”成为国际间近年最热的名词与东西方交流的代表符号为背景切入,首先明确了“丝绸之路”的主要属性与功能,葛老师认为“丝绸之路”是古代欧亚大陆之间进行长距离贸易的交通古道,也是人类历史上线路式文明交流的脐带,与世界历史发展主轴密切相关,沟通了欧亚大陆上草原游牧民族与农业定居民族的交流,促成了多元文化的文明史泱泱发展。
       葛承雍教授通过结合一个世纪来考古文物的收获成果,以实物、文献相互参证的方式通过十二个章节向同学们展示了中国境内丝绸之路的历史鲜活记忆,揭示了古代东西方交通往来以及文化的交流传播,从考古、地理、历史等专业角度给予了客观深刻的评价。葛承雍教授又关注了丝绸之路沿线的驿站网络、商人转运、民族构成、商品种类、宗教信仰、移民聚落、婚姻风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多民族文化繁荣的文明交汇长廊,展现了汉唐丝绸之路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带给我们认识丝绸之路以及世界文明交流史的启迪。同时也对2014年中国丝绸之路申遗后带来的机遇与问题进行点评,呼吁我院师生加强相关学术领域的探索和交流。
      葛承雍教授以其清晰新颖的思路,开阔包容的视野,给在场的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一系列生动、精美的文物照片让同学们对这一时期丝绸之路的物产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王社教教授在讲座的点评中,高度赞扬和肯定了葛老师讲座中的内容观点,并对葛承雍教授呼吁我院进行相关的学术探索给予了较大的认可。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