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岳连建研究员应邀来我院做学术讲座
      
       2018年11月9日下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岳连建研究员应我院李令福、肖爱玲老师邀请,在教育博物馆西附楼S301室做了 “陕西渭北黄土台塬区分布的商周古国”和“陕西战国魏长城遗址的调查与研究”为题的两场次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肖爱玲副研究员主持,李令福研究员评议,我院2018级全体同学与其他参加本学期野外考察活动的老师和同学到场聆听学习,本次报告会旨在为我院2018级硕士生历史地理学随后进行的田野考察而安排的。报告会共分为两大板块:第一个章节主要介绍渭北台塬地区分布的商周古国以及相关重大的考古发现;第二个板块主要介绍对陕西战国魏长城遗址的调查与研究。
      在“陕西渭北黄土台塬区分布的商周古国”报告中,岳连建研究员系统讲述了近十多年来地处陕西渭北黄土台塬区的韩城、澄城、合阳等市县陆续发现和发掘的一批两周时期的诸侯国或贵族墓地和城址的发现、发掘和出土器物等信息,结合历史文献分析了渭北黄土台塬地区商周时期古国的分布及迁移等问题,对今后继续研究和挖掘本地区商周文化内涵以及与周边诸侯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岳连建研究员报告中首先从宏观层面对渭北黄土台塬地区发现的一些重要墓葬进行概述,继而对一些重要的诸侯国或贵族墓地逐一分析,如澄城县段家河墓地、居安村墓地、韩城陶渠村、合阳甘井、澄城九沟墓地及居安王官城等一些两周时期的重要墓地和城址,随后重点分析了澄城刘家洼、韩城梁代村墓地。梁带村地处黄河西岸二级台地,自然环境优越,适宜人居。勘探并发现两周时期墓葬1300余座、车马坑64座,其中诸侯级大墓发现7座,士大夫级中型墓100余座,一般平民墓1100余座。同时在梁带村原址和化石寨附近发现范围较大的周代遗址,应为住所。之后随着发掘不断深入,大量珍贵文物陆续出土,根据青铜器上的铭文,此墓地被确定为两周之际的芮国墓地。这一重要发现纠正了以往对芮国历史的认识,为研究西周封国制度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材料。近期完成发掘工作的刘家洼墓地因被盗掘而展开的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金器记列鼎、列簋、编磬等重要文物,该墓地与梁带村墓地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岳连建研究员利用新出土资料结合历代文献记载,对东周初年“二王并立”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根据传世与出土文献分析,东周初年确实存在这一史实,并大胆猜测今天发现的渭北台塬地区正是周携王的统治区域。
        岳连建研究员通过对大量文物、考古现场照片进行细致解读,依据文献中记载的商周古国的分布,结合对出土器物的分析,完整地展现了历史研究的二重证据法,为同学们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在“陕西战国魏长城遗址的调查与研究”报告中,第二板块主要介绍魏长城的调查与研究情况。岳连建研究员回忆和总结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魏长城调查与研究工作的始末、基本方法、结果和认识,从查阅文献资料、野外作业和室内作业等等。按照地域,已发现的魏长城可以分为黄龙山南麓长城、合阳—澄城南部长城、大荔—蒲城洛河沿岸长城、华阴长城、宜君—黄陵—富县长城、甘泉、洛川相关遗存,并对这些长城的确切地点与保存现状进行一一分析。通过对长城遗址附近的遗物以及夯窝的辨识,可以对长城的年代进行判断。本次魏长城调查与研究的主要成果,搞清楚了各区域魏长城的走向、长度、保存现状、分布地域、建筑方式及时代特征,且发现了魏长城并不是一个封闭的防御工事,而是根据战争的需要分段、分区域建造的。他们的工作成果汇集成为目前最为完备的魏长城资料库,为制定魏长城的保护规划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依据。
       岳连建研究员在报告中,还不忘为没有学习过考古课程的同学们普及考古学的基础知识。他风趣幽默的谈吐,信手拈来的典故以及报告中展示出的珍贵、丰富的文物图片,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对考古学界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与展示,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强了同学们对考古学与历史学、历 史地理学等相关学科之间的相关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