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推动乡村振兴,10月23日,由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城口县委、城口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山地区域乡村振兴秦巴山论坛”。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柯炳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温铁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于法稳和我院博士生导师刘明教授应邀参加本次论坛并做主题发言。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庆师范大学和中共城口县委、城口县人民政府领导先后在大会开幕式致辞。参加会议人员有重庆市相关高校学者和渝、川、陕、鄂四省市有关市、区、县领导和专家学者。
论坛主题紧紧围绕推动秦巴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乡村振兴,针对性强、意义重大,很好契合了十九大提出的精准扶贫和建设生态文明两大攻坚任务。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而农村的重点难点又在边远贫困山区。如何根据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实际努力实现乡村振兴,既是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最重要和关键课题,也是理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所在。刘明教授以“生产方式转变、诱制性变迁与农村金融改革——基于秦巴山区田野调查”作论坛主题发言,指出进入“后贫困”时期农村社会生产方式正发生一场历史性深刻变革,几千年小农经济的基础已经被动摇,黄宗智提出的“拐杖逻辑”已经不成立。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是发挥市场机制,由“自上而下”外生驱动转向“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变迁,充分发挥农村社会草根阶层的金融智慧。其主要观点引起强烈反响。
10月22日,论坛主办方组织了对城口县东安镇、修齐镇、高观镇、北屏乡、岚天乡和河鱼乡等六个乡镇的花菇、核桃以及乡村旅游产业扶贫项目的考察。重庆日报、重庆市广播电视台与城口县政府门户网站等多家媒体对本次论坛做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