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西安文理学院刘亚辰博士来我院做学术报告
       2018年9月29日晚,西安文理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刘亚辰博士应我院张莉老师之邀,在文汇楼A区一层111号报告厅做了题为“唐、宋诗中的物候信息及其环境意义”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张莉老师主持,我院师生三十余人与来自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以及西北大学的部分师生一起聆听了报告。
       首先,刘亚辰博士详细介绍了这项研究的学术背景——物候现象与物候学、影响物候的气候要素、物候数据的获取、学术界对中世纪气候异常期的诸多争议等,指出其研究的科学问题是:诗作中物候信息的提取方法、不同区域不同物候记录的比对、中国唐宋时期及中世纪气候异常期的物候与温度是如何变化的。随后,刘亚辰博士详细介绍了从唐、宋诗作中提取物候信息的关键步骤与需注意的问题,并总结了四个提取原则:亲历原则、保守原则、校勘原则和验证原则;四个关键步骤:物种鉴别、物候期鉴定、时间确定、地点确定;三个需注意的问题:创作背景、文学成分、地形影响。接着,他详细介绍了研究中使用的语义差异法、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基于年物候指数的重建方法、基于温度贡献率的温度重建方法等。刘亚辰博士的研究结果支持学术界“唐朝气候前期温暖,后期寒冷”的主流观点,并将由暖转寒的时段划定为760s,有关宋朝温度的重建结果也与主流观点相一致,仅在寒暖转换的时段及各时段的冷暖程度上略有差异;基于两种大区域、多物候期方法的重建结果表明,唐宋时期中国中东部地区年平均温度分别比现代高0.12℃和0.08℃;中国中东部地区存在与其他地区相对应的中世纪暖期,且其最暖时段的温暖程度要高于隋唐暖期。最后,刘亚辰博士与听众分享了他未来在历史文献物候信息重建方法、唐宋时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设想。
      报告完毕后,我院周宏伟教授对此次报告进行了点评。周老师首先高度赞扬和肯定了刘亚辰博士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新颖的研究方法,随后,就南方降雪、园林种植等问题与刘亚辰博士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紧接着,又有三位学生积极地提出了问题,刘亚辰博士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详细解答和深入的交流。最后,张莉老师对此次报告进行了简短的总结。讲座活动结束后,还有不少同学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讲座中引发的思考等与刘亚辰博士一起探讨。本次报告结束之后,同学们一致表示收获颇丰,并对历史气候研究以及刘亚辰博士的研究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