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我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赴甘肃省农村调研
        
        7月19日,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金融研究所所长刘明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范建刚教授、国际商学院裴辉儒教授、重庆师范大学赵天荣副教授和郭小红老师带领下,西北研究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22名师生前往甘肃康县展开贫困地区农村经济金融调研。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西北地区“后贫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探索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下农村金融创新的内在机理和趋势。
       7月20日下午,陕西师范大学农村经济金融调研团全体师生与陇南市康县中国人民银行康县支行、康县金融办、财政局、扶贫办、教育局、康县农商银行、农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人保财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就“后贫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进行座谈交流。各金融机构分别就本部门的金融扶贫经验以及存在问题向与会师生做了详细的介绍。
 
        刘明教授首先介绍陕西师范大学金融研究团队在西北地区开展农村经济金融田野调查的进展,说明调研的目的是分析财政政策和金融机制如何破解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之间的矛盾,金融制度、金融市场创新如何支持农户生计发展。座谈交流中赵天荣、范建刚、裴辉儒老师积极建言献策。康县政府与金融机构人士及在场师生对座谈交流中提出的各种观点和政策理念反响强烈。座谈会后,康县主管财政和教育李应章副县长和调研团师生做了进一步的交流。


        7月21日至25日,调研团师生分成两支队伍前往康县王坝镇和长坝镇展开入户调研,在与农户一对一访谈基础上填写收集问卷。通过对广大农户家庭基本情况、种植养殖业收入与支出结构、务工工种和工资水平、金融服务、投资与生产、政策评价与期望等方面的深度调查,调研团全体同学深刻了解到了甘肃陇南市康县的农村经济金融状况,在实践中增长了知识,得到了锻炼。
 

        7月26日,调研团师生与甘肃独一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人就品牌建设、药材来源、产业扶贫以及贫困农户思想的转变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康县发展药材的思路就是规模化发展药材种植,打造特色药品。会后,师生在童总经理的带领下参观该公司的生产车间,了解药品生产的流程,加深了对当地经济产业发展的认识。
 


       此次调研活动秉承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宗旨,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十三五规划“西北地区后贫困时期农村金融创新路径与模式研究”重大项目。活动得到当地政府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大力协助,通过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为今后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和深化大学生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扩大了我校的社会影响力。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