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运动已经走过40年历程,这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改革肇始于农村,也是中国农民群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创举。伴随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广大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大发展、大变革格局中,我国贫困地区农村的生产生活面貌也焕然一新。近期国家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必将进一步有力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提出新的任务。我校地处西北,社会科学研究服务西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应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今年五月以来,我院刘明教授团队相继完成在宁夏同心县、陕西商南县的农村经济金融调查工作。7月26日,在西北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金融研究所所长刘明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范建刚教授、重庆师范大学赵天荣副教授和郭小红老师的带领下,西北研究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22名师生顺利完成在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农村的入户调查,前往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农村,继续西北贫困地区农村调查新的征程。
7月27日下午,陕西师范大学农村经济金融调研团师生与全国第一家农村资金互助社乐都县雨润镇兴乐农村资金互助社座谈交流,邓经理向与会师生介绍资金互助社自从2007年成立以来艰难奋进的创业历程,资金互助社的成功经验在于秉承“服务到家、服务到心”的宗旨服务当地农民,以信用为根基,以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探索的精神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服务。
座谈中,刘明教授指出在中央支持农村金融发展和推动金融精准扶贫大背景下农村信贷紧缩是农村金融机构的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机制使然。赵天荣副教授向在场学生介绍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性质、运行特点,并就农村金融机构如何发现优质贷款客户发表了观点。范建刚教授就上个世纪80年代农村基金会如何处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如何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以及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借鉴意义交换了意见。学生代表冯晨提出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资金互助社理应承担社会责任。座谈现场气氛热烈,各种思想、观点的碰撞引起与会师生对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深入讨论。
7月28―31日,调研团前往雨润镇汉庄村、羊圈村、深沟村、上杏园村和达拉乡白草台村进行一对一入户访谈和收集调研问卷。通过对广大农户家庭基本情况、种植养殖业收入与支出结构、务工工种和工资水平、金融服务、投资与生产、政策评价与期望等方面的深度调查,以及师生每天晚间针对调研过程所发现的典型事例和相关问题的讨论,一同分享入户调研期间所真切感知的农户生活场景以及生计发展经验,调研团每一位同学对贫困地区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不断得到充实。
在乐都期间,师生专程前往达拉土族乡白草台村调研。白草台村李万山书记热情洋溢地回顾了白草台村和周边130多农户搬离大山深处重建家园的动人故事,对以南凉故国和土族地域文化为特色打造集旅游中心、餐饮、文艺展演、婚庆文化为一体的农村文化产业园区作了详尽介绍,引领师生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融合民族特色与现代艺术特质的大型演出剧场。
调研团师生于7月31日晚返回西安,翌日即投入调研问卷录入工作,同学们工作热情高涨,在高效率的分工协作下,于8月2日完成1107份问卷的录入工作,此次调研工作圆满结束。综合前期在宁夏同心县、陕西商南县、甘肃康县农村的田野调查,相关成果为后续对西北地区后贫困时期创新农村金融机制的研究工作无疑建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