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黄河流域的历史与环境”中日青年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
“黄河流域的历史与环境”中日青年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 2012年3月24日,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合作举办的“黄河流域的历史与环境”青年学术研讨会在学校雁塔校区崇鋈楼二楼思齐堂隆重举行。此次研讨会围绕“黄河流域的历史与环境”这一主题展开,主旨是加强中日历史地理学界的学术交流,加强培育新人的环节,共同推进历史地理学新发展。从去年12月开始,先后经历征稿、遴选、公示和现场报告等多个环节,期间得到日本学者和我院师生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不少师生拿出最新的论文投稿,经过筛选,最终确定了12名报告人参加会议报告。这些报告围绕GIS 技术应用、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北方都市与社会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3月24日早上8点,随着主持人——研究院王社教老师热情洋溢的声音,“黄河流域的历史与环境”青年学术研讨会按时开讲。村松弘一、侯甬坚老师分别代表陕西师范大学和学习院大学双方致辞,并对举办本次中日学术研讨会表示衷心祝贺,期望以后双方能有更多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侯甬坚老师还就专门写出的两个研究单位的“所际交流小史”做了介绍,西北研究院的大批老师和研究生到会,从而充分了解了两所之间长期而深厚的学术友谊。进入现场报告环节,每个报告30分钟(报告加交流讨论时间),1个特邀报告60分钟时间。第一场报告主题是GIS技术在历史地理学中的应用,四位报告人分别从不同角度向大家展示了GIS技术的应用方式及效果。第二场报告会主要探讨的是土地利用、气候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第三场报告会围绕历史时期北方的都市与社会展开了论述。 在讨论、提问环节,大家对于GIS这一历史地理学研究研究手段非常感兴趣,就GIS技术分析方法的具体研究、数据应用等进行了热烈讨论。日本学者长谷川顺二(学习院大学EF共同研究员、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后)的报告,梳理了中国学术界关于黄河变迁史的复杂研究过程,潘威老师专门就早期文献记载的“周定王五年”河徙之事实向报告人做了请教,大家交流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村松弘一老师对杜娟博士讲述的周秦两汉关中农业土地利用格局演变提出了应该注意的地方。不少听众对于栗山知之博士(来自庆应义塾大学,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博士)从农村土粪利用的角度出发,探讨20世纪前半期华北旱地农业中的土资源利用状况的选题很感兴趣,就中国农村土粪利用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很多补充。夏明亮硕士生围绕“长城地带”概念的形成及其发展进行了论述,引起了日本学者的兴趣。好几个报告还受到了来自西北大学、三峡大学、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旅游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师生的关注,大家纷纷就感兴趣的问题做了提问,报告人一一做了解答。来自日本神户大学的神吉和夫先生的特邀报告“日本近代都市供水设施是否模仿了中国的先行设施”,因为同西安明清时期的城市地下供水系统有关系,所以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参与讨论的人数最多,最终将报告会推向了高潮。经过整整一天13位报告人的认真报告以及大家的热烈讨论,研讨会获得圆满结束。此次研讨会是我院与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长期交流的结果,特意以“青年学术研讨会”来组织,为双方的青年学者和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和学习平台,体现了主办者对青年学人寄予的希望,鼓舞大家在专业学习中和学术领域内看到方向,增加自信,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研讨会结束后,萧正洪副校长在启夏苑会客厅会见了以鹤间和幸教授为代表的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考察团,称赞这次青年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并期望双方今后有更多富有新意的学术交流活动的展开。 (夏明亮、童雪莲报道)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