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西北研究院学术沙龙“经济论坛”第四讲在新校区图书馆举行
2012年4月17日下午,春光明媚,生机盎然,我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生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专家导引室举行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该活动得到我校图书馆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本院研究生积极响应,同时也吸引了国际商学院、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旅游与环境学院、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等教学部门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抱着极大兴趣参与活动。大家济济一堂,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同学们在饱含着热烈而严肃、欢愉而睿智的气氛中分享到尽情挥洒思想、张扬学术兴趣的快乐,在激烈碰撞中展现出知识火花。继“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走向和中国应对之策”、“美欧债务危机警示录”以及“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人力资本提升角度”三次主题活动之后,这是我院同学积极配合教务处、图书馆第四次举办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活动题目为“气候变化下中国何去何从――碳金融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由硕士生郝筝筝同学主讲,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杨鹏生、杨波、吴蛟、訾思清、王天宇和二年级戈伟伟,韩晶晶同学均参加了讨论。前三次活动分别由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杨鹏生、王天宇、吴蛟三位硕士研究生主讲,西北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金融研究所所长刘明教授应邀对各次活动做全程学术点评。 本次学术沙龙基于当前经济金融界热门话题“碳金融”展开,对碳金融发展进行了国际比较,结合目前存在问题提出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初步构想。在讨论单元对与“碳金融”相关的新概念、新问题做了充分交流,对美国、欧盟、日本、印度碳金融现状进行条分缕析的比较分析,对自签订《京都议定书》以后不同国家、地区所采取环境战略的异同做了探讨,对全球有关温室效应与碳排放之间是否存在“一对一”因果关系的争议结合历史和当代环境变迁状况表达了各自观点,对碳金融交易带来社会福利以及提供给交易者规避风险和盈利的机制与途径各抒己见。郝筝筝同学提到国外开设“碳金融”本科与研究生专业引起在场师生热议,由此也引发了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和学术评价问题的关切。 刘明教授对各次活动中同学们的精心准备表示赞赏,对我院学生表现出的良好学习兴趣感到由衷地高兴,对各学院、专业同学积极参与表示感谢,并鼓励学术沙龙活动能持续举办下去,通过这种别开生面的自由讨论激扬学术兴趣,引导学术理想,关注家国大事,培育公民责任。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