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3日下午,“长安中国中古史沙龙”第13期活动在我校雁塔校区如期举行。本次沙龙受陕西师范大学青年学术沙龙专项基金的支持,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聂顺新博士为此次沙龙的召集人。本次沙龙共邀请到西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碑林博物馆等单位及我校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共约20位青年学者参加,另有10余位研究生旁听。本次沙龙共有4位成员发表新作,8位学者分别应邀进行了评议。本期沙龙分为上、下两个半场进行,各有两位成员发表。
上半场:
权家玉副教授(我校历史文化学院)首先发表了题为《从门生与吏部郎再探南朝寒人的崛起》的精彩论文。苏小华副教授(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和王振华博士(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应邀对该文进行了十分到位的评议。
冯立君博士(我校历史文化学院)随后发表了《辽西郡变迁及北族“辽西烙印”》一文。尹波涛博士(我校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和杜镇博士(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别进行了精彩的评议。参与学者围绕何为“辽西烙印”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下半场:
葛洲子博士(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发表了《山南:中古时期王朝版图的重要拼图——以唐代安业县两度改属雍州(京兆府)的考察为线索》一文。贾志刚副教授(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和聂顺新博士(我校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分别作了精彩评议。
最后,王晶博士(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发表了题为《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卷三〉及敦煌地志类文书再考》的精彩论文,李宗俊教授(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和裴成国副教授(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对该文的评议十分精彩。聂顺新博士补充了关于《沙州图经》成书于武周时期的新证据。
本次沙龙发表精彩,评议到位,自由讨论环节更是气氛热烈,不仅达到了沙龙“互提意见,促进修改”的初衷,而且实现了相互切磋,共同进步的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沙龙第14期活动将于10月由我校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承办。
“长安中国中古史沙龙”系由西安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和考古文博单位的青年学者于2015年7月5日共同发起成立,沙龙提倡以质疑和批评为主的优良学风,旨在通过不同学科和研究领域(政治史、民族史、历史地理、考古学、艺术史、宗教史、文献学等)青年学者的互动交流,最终实现沙龙成员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