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上午,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院博士毕业论文答辩会在教育博物馆西附楼N102会议室进行。答辩人有四位,分别是康建军、武亨伟、何乃恩、刘闯,四位博士研究生分别由王社教、王尚义、刘景纯和侯甬坚四位教授指导。复旦大学安介生教授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会由王尚义教授、吕卓民教授、徐卫民教授、李令福教授、王社教教授、侯甬坚教授和刘景纯教授组成。
答辩人康建军就博士论文《明清山东运河河道工程及管理研究》进行了个人陈述,答辩委员会由王尚义、吕卓民、徐卫民、李令福、侯甬坚和刘景纯6位教授组成。各答辩委员分别就主要观点、研究内容和结论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提问,并就论文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答辩人认真听取、记录并回答了专家们的提问。
答辩人武亨伟就博士论文《汾涑河流域历史城市地理研究》进行了个人陈述,答辩委员会由吕卓民、徐卫民、李令福、王社教、侯甬坚和刘景纯6位教授组成。各答辩委员分别就其文章结构、研究内容、结论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提问,并就论文的后期修改给予了诸多建议;答辩人认真听取、记录并回答了各答辩委员的提问。
答辩人何乃恩就博士论文《明代浙江备倭官制与职能研究》进行了个人陈述,答辩委员会由王尚义、吕卓民、徐卫民、李令福、王社教、侯甬坚6位教授组成。各答辩委员就其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提问,并就论文的后期修改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答辩人认真听取、记录并回答了各答辩委员的提问。
答辩人刘闯就博士论文《唐末五代增废州县与修筑城池之地理分布研究》进行了个人陈述,答辩委员会由王尚义、吕卓民、徐卫民、李令福、王社教、刘景纯6位教授组成。各答辩委员就其研究内容、文章结论、行文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提问,并就论文提出了修改建议;答辩人认真听取、记录并回答了答辩委员的提问。
经过答辩委员会投票后,答辩主席安介生宣布博士生康建军、武亨伟、何乃恩和刘闯顺利通过答辩,建议授予四人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