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至29日,由我院聂顺新博士召集的第三届中古宗教史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我校雁塔校区崇鋈楼敏行厅成功举办。本届工作坊共邀请到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及人文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山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以及我校历史文化学院的共18位青年学者参加,收到论文18篇。另吸引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和我校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以及历史文化学院等单位的6位青年学者参加。
工作坊依据论文选题分为四场,分别是:中古道教史与民间礼俗(28日上午),佛教经典与佛教学派、宗派(28日下午),佛教文献学专题研究(29日上午)和区域宗教史专题研究(29日下午)。工作坊通过自主认领感兴趣论文进行评议的方式,在18位发表人中实现了5对(10人)发表人的相互评议,有效的带动了会议氛围。
工作坊期间,与会学者围绕道教历史的时代划分、写本文献的稳定性与流动性、佛教宗派在隋唐时期的实态与想象、会昌法难后募缘复藏的形式和特征等内容,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和讨论,会场内外,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而出,实现了深度交流、切磋共进的初衷。
28日下午,工作坊参会人员还利用会后的有限时间,一同饶有兴致地参观了隋唐长安圜丘遗址(天坛遗址公园)。30日上午,外地学者又一同参访了陕西历史博物馆。
中古宗教史青年学者工作坊系由上海师范大学曹凌博士等青年学者发起成立,旨在联合分属历史学(含中古史、历史地理学)、哲学、宗教学、文学(含文献学)、考古学和艺术史等学科和单位的青年学者,就共同关心的中古宗教史专题研究展开深入交流和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工作坊以简化形式、突出交流,淡化发表、突出评议和自由讨论,减少溢美之词、以批评和质疑为主,会风严谨且自由开放为主要特征。自去年发起成立后,已先后在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2017年9月)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2017年12月)成功举行了第一届和第二届。每届工作坊会期两天,安排十余人发表,每篇论文用时40-50分钟(含发表、评议和自由交流),倡导深度交流和相互批判。工作坊会风优良,目前成为中古宗教史领域一个重要的优质学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