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26日,第二届东亚环境史学术研讨会在台湾国立东华大学举行,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张莉副研究员及其指导的童雪莲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此次东亚环境史学术研讨会由东亚环境史学会主办,台湾国立东华大学筹办,会议的主题是“历史视角下的东亚环境转变:地方现实与全球联系”(Transformation of East Asian Environment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Local Reality and Global Connection)。唐纳德· 休斯(J.Donald Hughes)、大卫·贝尔(David Bello)、原宗子、村山聪(Satoshi Murayama)刘翠溶、王利华、李玉尚等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英国、韩国、菲律宾、印度等地学者7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交流语言为英语。
应大会的邀请,美国的唐纳德· 休斯教授、中国的王利华教授、日本的村山聪教授分别做了题为“可持续的帝国:一种矛盾?”(Sustainable Empire: An Oxymoron)、“倾听竹声:古代中国文人对自然声音的态度和反应”(Listening to Bamboo: The Literati’s Attitude and Behavior to Nature Sounds in Pre-monder China)、“现代早期的两种‘勤劳’和对自然态度的改变:一种国际比较”(Two types of ‘industriousness’and changing attitudes towards nature in early modern times: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的主题报告。在主题报告之后,还举办了“环境思想”、“地景变化”、“政治生态学”、“环境政策”、“环境与族群”、“气候的历史”、“战争与环境”、“灾害与防灾”、“海洋生物保育”、“污染问题”、“土地利用”、“水资源”、“伦理与正义”、“健康与疾病”、“森林资源”等21个分会场专题学术报告,1个圆桌会议交流,1个介绍台湾中央研究院GIS数据库的交流会议。
童雪莲硕士生在25日上午的“土地利用”专题会场上报告了题为“从荒原到粮仓:莫索湾环境史”(From Wasteland to Granary: the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Mosuowan)的学术报告,引起热烈讨论。张莉副研究员在25日下午的“水资源”分会场做了题为“20世纪50年代新疆扩建大海子水库之争”(Disputes on the Expansion Project of Dahaizi Reservoir, Xinjiang, China, in 1950s)的学术报告,借此与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此次大会上,张莉副研究员与童雪莲硕士生与国内外同行、新老朋友进行了交流和沟通,了解国际环境史学界的最新动向与东亚环境史研究的最新热点问题与研究方法,开拓了今后进一步交流的渠道,而且还介绍了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发展研究院的环境史研究与教学情况,促进了国际环境史学界对我研究院的了解和认识。
按照大会的安排,张莉副研究员与童雪莲硕士生会后到台湾原住民举办的吉籁猎人学校进行参观,了解台湾原住民的生存环境和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利用会议结束后的间隙,张莉副研究员与童雪莲硕士对花莲太鲁阁国家地质公园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观察和了解台湾东部的山地地貌。
在此次会议中,东亚环境史协会成员大会进行了换任选举,香川大学的村山聪教授(Satoshi Murayama)被选为东亚环境史协会主席。2015年的第三届东亚环境史学术研讨会将在日本召开。
张莉副研究员、童雪莲硕士生参加此次大会得到了陕西师范大学“211”工程办公室、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资助和支持,对我院国际交流工作的发展和促进老师学生的学术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