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吴宏岐教授来我院做学术报告
        11月21日晚上7点,长安校区文汇楼A段四层会议室,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吴宏岐教授应邀来我院做了题为“传统方志地图的价值与利用”学术报告,报告由我院刘景纯教授主持。周宏伟、李令福、史红帅、肖爱玲等老师与学院五十余名学生到场聆听,此外,我校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的部分师生也参加了本场学术报告。
        正式报告前,吴宏岐老师触景生情,回忆起当年在师大求学、工作时环境之艰苦、条件之落后,勉励大家珍惜现在大好时光,努力奋进,不辱使命。
       报告伊始,吴宏岐老师首先就传统方志地图的发展情况作了系统介绍,对古代方志地图的类型进行了详细地叙述。作为古代典籍的一个重要门类,传统方志往往配有各种图表,以表达难以用言辞形容的事物,方志之有图,如从“图经”算起,至少开始于南北朝时期,可见方志地图之悠久。方志地图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数量颇丰,根据吴老师的统计,如果将全国历代方志都考虑在内,估计方志地图的总数当接近100000幅,传统方志地图的数量如此之大,其文献史料价值自然不容小视。接着,对前辈学者总结出的传统方志地图的十大特征进行了重新思考和评价,除具有传统中国地图的基本特征以外,方志地图也表现出一些具体的特点。然后,围绕学界讨论比较热烈的传统方志地图的科学性问题,结合大量方志地图的展示,就其中的科学价值做了深入挖掘,肯定了方志地图的科学价值及其意义。当然,除了科学价值,传统方志地图也包含丰富的人文价值,比如体现了绘图者的思想观念等等。
       最后,吴老师在报告中指出:考虑到传统方志既有科学价值,同时还有人文价值,因而需要全面挖掘和分析,才能使其价值得到充分利用,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兼顾方志地图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积极开展多重视角研究;第二,注意方志地图信息的综合性特点,加强要素之间的互动研究;第三,历时性研究与区域差异研究并重;第四,了解方志地图史料的局限性,注重多种史料的互证。
      报告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刘景纯教授做了精彩点评,在会后的提问环节,我院周宏伟老师、李令福老师、肖爱玲老师及部分研究生先后提出问题,形成了热烈的讨论。吴老师的报告,内容精彩,语言朴实又不乏幽默,让大家收获良多,对传统方志地图所含的科学和人文价值有了更加客观与理性的认识,对研究中如何利用也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开阔眼界,启迪智慧。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