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古都文化与发展高峰论坛暨《开放的大唐》丛书揭幕仪式举行

    为进一步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推动历史学参与国家战略和服务社会,以史化人,以古鉴今,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2月3日下午,由我校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和西安曲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古都文化与发展高峰论坛暨《开放的大唐》丛书揭幕仪式”在西安曲江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本次高峰论坛围绕“西安古都文化的发掘利用与西安城市发展”这一主题展开,邀请了我校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专家和亚洲遗产管理学会、中国古都学会、中国秦汉史学会、中国唐史学会等中国文化智库的学者共50余人参加。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我校萧正洪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张晓虹教授,亚洲遗产管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阙维民教授,秦汉史研究会顾问、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教授,我校文科资深教授、西北民族史研究专家周伟洲教授,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吴宏岐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华林甫教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主编侯甬坚教授,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我校杜文玉教授分别作了题为“长安古都文化传统的传承与理性思考”“从城市更新看西安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世界遗产视野中的‘考古遗址公园’——以中国圆明园遗址公园为例”“汉代长安的胡客”“回纥贵胄,入唐藩将——《铎地直侍墓志》解释”“民国时期筹备西京的历史贡献和重要启示”“户县何以改为鄠邑区”“古长安地理空间位置再认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历史宝贵经验”的报告,从不同角度,对西安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发掘,对西安的城市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对传统文化传承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视野开阔,论证严密,新见迭出,引人深思。

    我校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社教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本次论坛非常成功,从9位专家的报告可以看出,西安古都文化树大根深,多姿多彩,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掘;同时,对于如何弘扬传统文化,需要全面深入的研究,严谨认真的论证,特别是要注意到,今天的西安不是汉代的西安,也不是唐代的西安,而是21世纪的西安,是信息时代的西安,是高铁时代的西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时代的西安,有关古都文化的传承和城市建设都应从这一新的时代特征和时代需要出发。

    本次高峰论坛是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根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目标的要求开展的又一重要活动。紧密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特别是西北地区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创新开展科学研究,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是基地建设的两个根本任务。多年来,研究院及其前身历史地理研究所在史念海等老一辈先生的带领下,充分发挥自身研究特色和优势,将历史经验与现实对策研究相结合、历史与地理研究相结合、历史地理学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相结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相结合,对西安的城市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先后组建了西安历史地理学会、西安古都学会,完成了《西安历史地图集》的编绘、《古都西安》丛书的编撰、“长安古迹丛刊”的编辑出版等重大项目,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弘扬西安古都文化,促进西安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西安曲江出版传媒集团自成立以来以弘扬西安古都文化、服务大西安建设为已任,组织出版了《开放的大唐》等系列丛书,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研究院此次和西安曲江出版传媒集团合作举办“古都文化与西安发展高峰论坛”,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学术优势和宣传优势,使问题讨论更有针对性,更有学术性,更有前瞻性。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