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我院成功举办中国经济与发展青年学术沙龙
       11月8日下午,由我院青年教师豆建春博士主持,在长安校区文汇楼C区4层会议室成功举办了一场“青年学术沙龙”。来自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我院的青年教师以及学生共十余人参与了此次活动。本次沙龙邀请了三位青年研究人员报告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就论文中的相关问题与现场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了讨论。
       首先,由我院胡鹏博士做了题为“政府行为与中国传统市场的发展——基于清代中期华北小麦市场的量化分析”的报告。该研究以清代中期华北小麦市场的整合程度为例,深入挖掘经济史的相关史料,结合已有研究成果,采用现代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量化分析了清代中国传统市场的演变情况。我院潘威博士和宋文飞博士分别从历史学和经济学的视角与研究方法出发,对该报告进行了点评。我院高升荣老师以及来自西北大学的葛鹏飞博士就其关心的话题与胡鹏博士进行了交流。
      随后,由豆建春博士报告了其最新工作论文“马尔萨斯错了吗——集体化时期的粮食征购与生育行为的实证分析”。该研究从人口史学界关于马尔萨斯有关传统中国人口行为论断的争论出发,阐释了该争论的经济史意义,并基于中国集体化时期的生育行为仍然具有传统社会基本特征的事实,通过严谨的数理模型将马尔萨斯提出的“预防性抑制”和“现实性抑制”两种机制与当时的粮食征购行为联系起来,采用1953~1978年中国28个省级地区的人口、经济、社会统计资料构建了一个面板数据,对传统中国的生育行为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宋文飞博士与来自西北大学的郭晗博士就研究中的概念界定、事实陈述、模型设定等问题进行了评论。
       最后,由来自西北大学的葛鹏飞博士报告了其研究成果“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指标重塑、时空演变与收敛性分析”。该研究在对现有文献批评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农业的发展现实及统计数据的口径资料,对农业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重塑,着重分析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的现实基础,利用基于SBM-DDF方法的Luenberger指数对2001-2015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演变和收敛性。来自西北大学的石阳博士针对论文选题、写作规范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葛鹏飞博士并就其下阶段的研究设计进行了报告,并与现场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此次沙龙得到了陕西师范大学青年学术沙龙专项基金的支持。活动持续了四个小时,报告内容和点评结合了经济学和历史学两个学科,现场讨论热烈,参与活动的老师和同学都表示获益颇丰。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