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2日,我院2017级历史地理学、科学技术史和普里克中心的34名硕士研究生在李令福教授、肖爱玲副研究员、聂顺新博士和孙建国老师以及我校旅游与环境学院史兴民教授的带领下,对秦汉栎阳城遗址、石川河、秦咸阳宫殿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
考察第一站是位于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秦汉栎阳城遗址考古现场。考察成员跟随考古专家李毓芳老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队长刘瑞研究员进入了秦栎阳三号城遗址进行参观学习。参观了最近刚刚发现的秦国豪华浴室,不仅有带装饰的墙砖和地砖,而且室内有下凹的漏水口(类似于现在使用的地漏)、排水口,下水管道和污水渗井以及保存相对完整。刘瑞研究院介绍到该浴室形制、尺寸与秦都咸阳宫一号宫殿的浴室基本一致。
在考古现场有大量的瓦砾堆积,刘老师介绍这种堆积方式应该是宫殿自然倒塌后,屋顶的瓦顺势倒下形成的。而之前发现的大型铜瓦就应该是在屋脊上的。在宫殿前面是一处院落,有廊道和带有精美纹饰的空心砖铺成的踏步,刘老师解释说早前在汉宣帝杜陵寝殿中发现过这种形制的踏步,很显然使用这种踏步的人身份等级很高。随后,来到了一处半地下式的宫殿基址处,而这种建筑基址之前尽在汉长安城未央宫、长乐宫、桂宫等皇宫中的宫殿建筑曾有发现,由此也印证了文献中“汉承秦制”的不误。李毓芳老师根据宫殿基址内密集的柱础及壁柱粗细等,认为它有可能是一个储存性质的宫殿建筑。
李毓芳老师还讲述自己的考古工作生涯,以及与老伴刘庆柱先生一起工作的收获与艰辛,鼓励青年学子努力拼搏,敢于质疑,希望后辈拥有良好体魄与孜孜不倦的精神,李老师的谆谆教诲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
考察的第二站,是位于秦汉栎阳城以北不远的石川河,从起伏的路面、叠压在黄土之下的砾石以及河岸两侧景观可以大概了解历史时期的石川河曾经的汹涌澎湃以及它对秦汉都城栎阳的影响。如今的石川河河道狭窄,岸边建筑垃圾满地、杂草丛生。为了更仔细查看河流走向,男同学前面趟路,后面的同学互相相互照应着前进,还真有点红军当年过草地的感觉!突然,几只野鸭子从水面掠过,与天地交织,伴着悠悠的日光,画面优美壮阔。
考察的第三站是秦咸阳宫遗址。首先考察了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在馆内,李令福老师为考察的学生讲述了秦人迁徙过程,关中秦宫分布,咸阳宫一、二、三号遗址发掘情况。馆内还陈列有咸阳宫出土的五角星下水管道、陶鬲、陶罐、青铜商鞅方升、青铜富奴禾石权以及三个宫殿遗址考古发掘图片和高台宫殿建筑模型等。之后,参观了咸阳宫殿遗址,站在一号宫殿遗址之上南望,不远处就是张锦秋大师设计的仿北斗七星建造的博物馆(咸阳博物院)。从将咸阳宫一号遗址一分为二的牛羊沟现状,尽力去理解黄土高原黄土特性及大自然的威力。两千多年的恢弘建筑在人与自然的合力下渐渐逝去,那一抔黄土还能坚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