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我院师生参加第四届东亚环境史学大会
         
         2017年10月27日至10月30日,第四届东亚环境史学会国际会议(EAEH 2017)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中国天津)举行,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侯甬坚、穆盛博(Micah Muscolino)、张莉、崔建新、潘威、屈亚婷等科研人员,及小林雄河、蓝图、李盛、苏绕绕等研究生共计10人参加本届会议,按照大会议程,参与了各环节的学术交流活动。
         本届会议由南开大学主办,东亚环境史学会联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等多个学术团体共同组织。会议的主题为“文明的生态足迹:东亚与世界 (Tracing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East Asian and World Civilizations)”,会议交流语言为英语。唐纳德·休斯(J. Donald Hughes)、李伯重、刘翠溶、马立博(Robert Marks)、村山聪(Satoshi Murayama)、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王利华、梅雪芹、夏明方、钞晓鸿、侯深、王思明、王星光、曾雄生、张全明、周琼、杨煜达、吴韬、费晟等两百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他们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全球106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此外还有原中国环境科学会理事长、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等环境保护工作者参加。
         会议为期4日,有主会场发言6场,分会场报告35场,以及跨学科交流沙龙、圆桌探讨会、会间考察等众多学术活动。分会场所讨论的题目涉及广泛,例如:“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管理”、“水与陆:透过历史图像去理解环境与社会”、“环境考古学”、“东亚历史台风频率和极端干旱气候事件的重建”、“自公元1500年后的中国西部山区的人口、耕地和环境变化”、“清史中的气候变化”、“农业&环境”。
         本次会议,我院科研人员在多个主题的分会场做了专题学术报告。10月27日,在“环境考古学”分会场讨论中,我院屈亚婷博士进行了名为“中国新疆罗布泊小河文化中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口数量(Diverse Lifestyles and Populations in the Xiaohe Culture of the Lop Nur Region, Xinjiang, China)”的学术报告。同日,我院兼职教授穆盛博(Micah Muscolino)在名为“水、森林、土地:中国环境史的新观点”中的分会场作了学术报告,其报告题目为“陕西的土地、社会以及国家:重新思考1949-1976年的环境管理(Soil, Society, and the State in Shaanxi: Rethink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Mao's China)”。10月30日,我院张莉博士和崔建新博士在“清史中的气候变化”的分会场分别进行了学术报告,张莉博士报告的题目为“安全、气候和移民:18世纪下半叶的天山北麓环境史(Security, Climate and Immigrants: the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Northern Foothills Region of Tianshan in the Second Half of 18th Century)”;崔建新博士报告的题目为“满洲的崛起(Rise of the Manchu)”。此外,侯甬坚教授、穆盛博(Micah Muscolino)教授、张莉博士以及潘威博士担任了一些分会场的召集人或点评人,他们认真的组织与犀利的点评为分会场讨论营造了一个好的氛围。
        在会议上,我院的研究生也同样有良好的表现。10月27日,在“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管理”的分会场讨论时,我院硕士研究生李盛作了一场名为“中世纪暖期下北京延芳淀和渤海海平面的变化(The change of Yanfang lake in Beijing and the change of Bohai sea level change during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的学术报告;在此分会场中,我院硕士研究生苏绕绕同样也作了学术报告,题目为“自1935年来新疆博斯腾湖的区域变化(The Area Change of Bosten Lake in Xinjiang Since 1935)”。同日,我院小林雄河(Yuga Kobayashi)博士在“东亚历史台风频率和极端干旱气候事件的重建”分会场作了一场名为“17世纪以来的日本台风重建(Reconstruction of typhoons in Japan from the 17th century)”的学术报告。10月28日,我院硕士研究生蓝图在“自公元1500年后的中国西部山区的人口、耕地和环境变化”分会场作了一场学术报告,名为“发生在祁连山旁关于古村镇的两类故事:中国干旱区的传统水利(Two kinds of stories about ancient towns around the Qilian Mountains: The traditional irrigation works in the arid area of China)”。此外,我院部分研究生跟随导师前去参加会议,在听会过程中收获良多,意识到了国际学术研究对话的重要性以及东亚环境史研究的深刻意义。
        10月30日举行的闭幕式上,台湾“中研院”教授刘士永当选第五届东亚环境史学大会主席,我院侯甬坚教授选为第五届东亚环境史学大会理事会委员之一。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