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3日上午10-12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队长刘瑞研究员应邀来我院做题为“秦汉栎阳城遗址考古新收获”报告。报告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文渊楼3213教室举行,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30余位师生到场参加报告。报告由肖爱玲副研究员主持。
首先,刘瑞研究员通过检阅历史文献,系统梳理了战国秦、塞王、汉初都城的空间发展过程,结合考古发掘成果确定了栎阳作为改革之都、农业重镇、兵器制造和手工业基地的历史地位;肯定了栎阳是秦、塞、汉三代之都的史实。其次,刘老师系统还详细介绍了栎阳城考古调查、发掘历程,收集使用的地图、航片、卫片、GIS技术,介绍了栎阳1、2号宫殿遗址,绘声绘色地描述了3号宫殿遗址的发现过程,刘老师的陶醉状深深感染了同学们,大家听的如醉如痴。带子母口的槽型筒瓦、“心心相印”的动物纹饰、“栎阳宫”的自报家门、浴室“地漏”、“中国蓝”的颜料、歪瓜裂枣的铜钱、陪葬小狗的陶俑、同模“栎市”等等重要发现;根据考古发掘信息对我们前一天(10月22日)考察的郑国渠和白渠的位置关系提出了新的认识,并对与栎阳古城兴废息息相关的石川河的流向也给予了关注。目前,基本上确定了栎阳城的位置。
报告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肖爱玲副研究员进行了总结,强调了考古学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同学们进行跨学科探索学习。提问环节,李令福教授、崔建新副研究员先后与刘瑞研究员进行交流。此次报告让大家对考古学,尤其是都城考古有进一步的了解,对接下来的野外考察多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