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下午3时,应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邀请,在雁塔校区崇鋈楼闻道堂举办的“河山论坛”系列讲座中,满志敏教授做了题为“不同的资料来源——历史城市空间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西北研究院侯甬坚教授主持。
满志敏教授现执教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自然地理、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和历史地理信息化。作为将GIS技术应用于中国历史地理研究领域内里程碑式的人物,长期以来,满志敏教授致力于中国历史地理的信息化工作并取得卓越成绩。在本次报告中,满志敏教授首先指明在历史城市空间研究中应该完成的三项基础性工作:重建县以下区划及其变迁的准确边境;重建城市建成区各个地块使用和变迁的边界细节;各类保护建筑或著名建筑中的人类活动轨迹。继而谈到以上海地区为例,以粮税作为重建县以下区划的标准,县下区划大致可分为具有稳定性的乡——保(都)——区——图——圩。这种粮税区划复原对上海开阜前江南水乡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应该特别注意重建水道走向,“以河为界”的特点有助于复原县下区划的准确边境,当然所有的一切都不能离开对文献这类关键的基础性资料的良好使用。城市建成区的重建通常难度较大,因为此类图所需的比例尺较大,相应的对文献要求也就越高,但这类文献常常不易获得。而追踪著名建筑中人物活动的轨迹变化,有时能帮助研究者获得难得的地理空间信息,这对发掘城市文化也有积极意义。
满志敏教授的报告条理清晰,围绕重建历史城市空间的主题,向同学们展示了以往工作中一些利用文献古籍、地图等材料和GIS系统完成研究目标的实例。这次报告也使大家认识到GIS系统未来在历史城市空间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拓宽了大家的学习方法之路。报告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提问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