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9日下午,台湾“中研院”人文社科中心、近代史研究所刘石吉研究员应邀来到我校,在长安校区文澜楼报告厅为广大师生带来了题为《社会经济史课题方法理论的反思:从现代化到区域研究》的精彩讲座,本讲座由卜风贤教授主持,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师生和西部边疆研究院的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会。
首先,刘石吉研究员从个人求学经历谈起,讲起当初为什么要选江南地域经济这个题目,接着刘石吉研究员论述了现代化理论以及经济发展阶段论。他认为哈佛学派的理论“西方冲击——中国反应”模式,也就是现代化史观。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与现代化理论密切相关的是经济发展的"阶段论",阶段论也就是如何从传统社会到近代社会、农业社会到工商社会的转变过程。发展中国家自有其“落后的优势”,其经济发展不见得要完全具备先进国家经验的那几个阶段。
最后,刘石吉研究员对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方法与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评述。在明清经济史研究方面,各种专题著作颇富新义,成果丰硕,清代经济史料的量化分析,最有成就并取得丰硕成果的是王业键教授过去三十年来所致力整理分析的清代宫中档粮价资料,上一世纪较有系统的经济史料之调查搜集,以卜凯为主的金陵大学农学院,以及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中国农村旧惯调查,是其中最具代表者。现在,区域经济史及地域社会文化史,以致庶民社会及大众文化的研究蔚为热潮,逐渐成为当前主要关注的课题。
讲座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卜风贤教授进行了总结。在提问环节,师生们踊跃发言。周宏伟教授和肖爱玲副研究员先后进行了提问,刘石吉研究员都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在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刘老师幽默的表达、忘我的状态使在座师生沉醉其中。相信通过本讲座,大家对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实际研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会有进一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