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中国古都学会2017年年会暨北方民族古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内蒙通辽召开
         2017年8月13日至1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古都学会与内蒙古民族大学联合主办了“中国古都学会2017年年会暨北方民族古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在草原明珠——通辽市召开。来自西安、郑州、太原、安阳、南京、杭州、银川、大同、开封、北京、洛阳等地古都学会,以及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94篇,摘要2篇。本次学术活动有三项重要议程,即大会主题报告、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奖、野外实地考察。
         大会采取主题报告形式,共有15场,分别是朱士光《辽五京研究的几点新见》、牛润珍《论中世纪东亚都城制度研究》、韩宾娜《长冈京及日本古都相关问题》、宋立恒《金莲川在金世宗时期的重要地位》、田明《草原第一都——北魏盛乐古城述略》、毛曦《中国大古都标准问题的百年回顾与当代思考》、赵俊强《中国大古都认定的历史反思与制度建构》、潘明娟《汉长安城给排水系统及其启示》、郑永华《试论通州运河与元代以来的南北文化交流》、宋喜信《从开封的北宋佛塔看中国古建史中的学术问题》、商春芳《洛阳道北史家屯村金墓萨满舞蹈图像考》、徐日辉《通辽库伦三大寺创5A级景区的建议》、陈刚《晚清南京的城市景观——基于< 江宁府城图>与< 陆师学堂新测金陵省城全图>的研究》、马维平《从古都大同看北方少数民族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贡献》、张宪功《形式之都与游动之都:辽代都城的再认识》。上述报告的特点是重要突出了边疆和游牧民族都城及其文化的研究、中外都城比较及中国古都学理论的研究、及古都研究新趋向。此次会议无论从论文集内容还是从主题报告的安排上均体现了中国古都研究的世界性、多元性,推动了中国古都研究向多民族、跨国界、多视域、多角度综合性研究。在研究队伍建设方面,既有前辈学者积极开拓、老树新枝,年轻学者也不断壮大,显示出蓬勃的活力,为中国古都研究的发展注入了新能量。
       本次会议另一重要议程是中国古都学会2017年中青年优秀论文奖评奖活动。本年度共收到明确参加评奖的论文有20篇,其中18篇论文符合参评条件(评奖论文作者年龄不得超过50岁,且提供完整的身份证信息和明确标注参与评奖字样)。鉴于往年评审时间仓促、工作量大、影响评奖效果等问题,秘书处经征询学会部分负责人意见,将本次评奖工作提前到大会召开1个月前进行匿名评审,评审结果经常务理事会上审议通过后,在大会闭幕式上公布、颁奖。
评审专家在充分体现科学、公正、公平原则基础上,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他们是:陈刚、韩建华、朱永杰、贾金辉、张永帅、贾强、章永俊、邓玉娜、孙瑜、王兰兰,随后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值得一提的是,本年度荣誉证书使用了蒙、汉两种文字书写,不仅非常美观,而且极具纪念意义。此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参会论文中还有一些符合评奖条件的优秀论文,因为作者没有提出参加评奖申请而未能进入评审环节,主要原因在于学会秘书处对评奖工作宣传不到位。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评奖制度和细则,加强宣传,使这一奖项能够获得社会更广泛的认可。
       最后,大会组织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了科尔沁博物馆、库伦三大寺,加强与会学者对北方数千年游牧文明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内涵的直观认识和理解,会议也在愉快的考察返程后圆满结束。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