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2—25日,第三届东亚环境史学会国际会议在日本香川县高松市香川大学举行,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侯甬坚、张莉、崔建新、高升荣、杜娟、张青瑶等科研人员,及罗聪、李明慧、郭丛、小林雄河等研究生,共计11人参加了本届会议。
本届国际会议系由东亚环境史学会主办,日本香川大学筹办,我校为本次会议的协办单位之一。会议的主题是“超越边界:东亚地区的海洋、山脉与河流”(Beyond borders. Oceans, mountains, and rivers in East Asia)。唐纳德·休斯(J.Donald Hughes)、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原宗子(Motoko Hara)、布雷特·沃克尔(Brett L. Walker)、村山聪(Satoshi Murayama)、刘翠溶、王利华、包茂红、周琼、杨煜达等学者百余人参加了会议,学者们分别来自美国、日本、中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会议交流语言为英语。
会议安排了2场全体与会人员参加的“大气与水”主题学术报告会、51个分会场、2场圆桌会议交流和3个学术论著发表环节。有关主题有:“水生动物和人类社会”、“植被转变”、“农作物:农业和林业”、“湖泊和江河”、“中国西南近代早期以来的新人群、经济发展和水系”、“灾害:适应力和恢复”、“灾害:自然事件”、“人为环境灾害”、“渔业社区”、“自然景观、宗教和伦理”、“气候变化下的社会适应”、“河流、灾害和地方社会:历史GIS的个案研究”、“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地下水和灌溉”、“粮食安全限度”、“垃圾处理”、“环境政策”、“城市,湖泊和河流”等。
张莉博士在24日上午的“植被转变”专题会场上报告了题为“从荒野边界到田园:过去300年天山北麓芦苇湿地的变迁”(From wild borderland to farmland: the changes of reed wetland on the northern foot of Tianshan in the past 300 years)的学术报告。崔建新博士在25日上午的“灾害:自然事件”分会场做了题为“明代毛乌素沙漠化进程及人类响应”(Human responses to the desertification of Mu Us Deserts during the Ming dynasty)的学术报告。高升荣博士在25日上午的“地下水和灌溉”分会场做了题为“环境、技术、效率——清代关中地区的井灌研究”(Environment Techniques and Results:Well-irrigation in Guanzhong Shaanxi Province in Qing Dynasty)的学术报告。杜娟博士在25日上午的“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I”分会场做了题为“清至民国关中平原的农业生产与土壤环境”(The Agriculture and Soil Environment in Guanzhong Plain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的学术报告。侯甬坚教授在25日下午的“国家公园人文景观”分会场做了题为“国家公园增加人工设施的限制:中国华山风景名胜区的个案研究”(The Limitation of Adding Artificial Facilities to National Park: A Case Study of Huashan Scenic Spot in China)的学术报告。张青瑶博士在25日下午的“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II”分会场做了题为“清代晋北地区的土地利用”(The Evolution of Land Use in Northern Shanxi Province during the Qing Dynasty)的学术报告。
本院研究生也积极参加了多个分会场的学术交流活动。李明慧硕士生在25日上午的“环境政策”分会场做了题为“大德曰生:民国陕西妇婴卫生建设”(Honoring the Reproductive Behavior: the Establishment of Healthcare System for Women and Infants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its Social Metaphors in Shaanxi, China(1928-1949))的学术报告。郭丛硕士在25日上午的“粮食安全限度”分会场做了题为“崇祯时期陕西的粮食价格”(Grain Price in Shaanxi Famine, 1628-1644)的学术报告。罗聪博士生在25日下午的“种族和自然”分会场做了题为“明清时期甘肃西部地区城墙内外居住格局的演变”(The Evolution of the Living Pattern inside and outside City Walls in Northwestern China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的学术报告。
上述报告在评论人的即席评论与开放性讨论中,获得良好的评价,引起了关注和热烈的讨论。但是,我们的研究选题还缺乏全球史的视野,若能突破国家的界限讨论环境议题,必将有更大的学术空间。
在会上的不同交流场合,我院师生与国内外同行、新老朋友进行了交流和沟通,了解国际环境史学界的最新动向与东亚环境史研究的最新热点问题与研究方法,开拓了今后进一步交流的渠道。在大会的欢迎晚宴上,张莉博士受邀代表陕西师范大学发言,向参会学者介绍了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发展研究院的相关情况及环境史研究与教学情况,促进了国际环境史学界对我院的了解和认识。
在本届会议的选举换届中,南开大学环境史专家王利华教授当选为新一届东亚环境史学会主席,张莉博士当选为新一届东亚环境史学会理事会七名成员之一。
遵守会议的安排,我院师生还对日本濑户内海的屋岛、小豆岛、丰岛、直岛进行了选择性考察,观察了解到海岸地质地貌、河流及若干人文历史景观,对岛国日本的自然条件、人文社会现象获得了一些直观感受。
我院师生此次参会得到了陕西师范大学“211”工程办公室、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资助和支持,这对我院的国际交流工作和学术研究视野的开拓,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