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西北研究院2015级研究生历代引泾渠首野外实习

11月8日,西北研究院2015级历史地理学和科学技术史专业研究生在研究院李令福教授、肖爱玲副教授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肖健一研究员的带领下,一行39人,考察了位于咸阳市泾阳县的历代引泾渠首遗址。

秋季的泾河,碧波荡漾,水势较缓,河漫滩出露明显,这对紧靠河流东岸的历代引泾渠首遗址、遗迹的考察十分有利。考察队一行首先驱车来到了现代泾惠渠首水利枢纽,经过多次水利工程建设,泾惠渠首是关中八惠之一,“关中八惠”是民国年间水利专家李仪祉在关中地区倡导修筑的八个灌区的统称。考察中,当地工人正在修建张家山群泉引水工程,但是造成了沿途观赏渠道景观造成影响。途中李老师指出,清代灌区放弃引用泾河的水而改用龙洞渠,即引泉拒泾,而如今这些泉水将成为泾阳县自来水的来源。沿泾河东岸向下游行走,路过明代修建的“一号洞”、“二号洞”和“三号洞”,明代广惠渠、元代王御史渠、宋代丰利渠渠首遗址依次分布。历代引泾渠首遗址和我们最后考察的郑国渠渠首遗址是1996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老师走到目前保存较好的元王御史渠首,向同学们指明了目前还留在渠首遗址岩壁上的两道闸门和古水尺遗迹,并对详细情况进行了说明。

午饭选择在国家旅游名村袁家村,这个也是我们此次实习计划的一部分。由于时间比较紧,我们大概了解了袁家村的空间结构、餐饮特色以及娱乐活动等,恰值午餐正点,人山人海,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下摩肩接踵的盛况。简单用餐之后我们就近参观了唐昭陵博物馆(位于烟霞镇)。博物馆依徐懋功墓而建,现有四个展室:昭陵文物精华展、昭陵唐墓壁画展、昭陵碑林陈列室两座。其中昭陵碑林与西安碑林、山东曲阜碑林并称中国三大碑林。但参观者寥寥无几,与袁家村的盛况形成鲜明对比。

下午,考察队一行来到了位于泾阳县王桥镇木梳湾村西南约一公里的郑国渠首遗址,考察了郑国渠“拦河坝”和樊沟遗迹。由于郑国渠首的具体位置还有争议,李老师和肖健一老师综合运用历史文献资料和考察途中看到的考古地层资料,从新出露的河岸剖面上初步判定了渠首的几个可能位置。受河岸地形和当地施工的影响,考察途中所走多是崎岖不平、泥泞难行的道路,有时甚至要走过工地、农田和果林,师生一行徒步行走了十多公里的路程,对历代引泾渠口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顺利完成了既定的考察任务。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