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至14日,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暨生态史研究中心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减灾专业委员会承办的“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年会暨“江南灾害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开幕。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院卜风贤教授和武文花、罗旭洋、季旭三名研究生参加。
在主题报告中,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王建革做了“古代江南水文与旱涝关系及灾害防御中的科学手段”的报告;中国地震局高建国教授做了“浙江省近两千年来台风风暴潮图谱”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朱浒做了“赈务对洋务的倾轧——‘丁戊奇荒’与李鸿章之洋务事业在1870年代的顿挫”的报告;我院卜风贤教授做了“灾害史研究中的若干前沿问题”的报告,从共识性问题、热点问题和学术难题三个方面对灾害史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展开论述;此外,还有陈业新教授、徐海亮教授、安介生教授、余新忠教授、夏明方教授做了关于历史时期的灾害问题与研究的相关报告。
会议安排了六场分场报告和两场青年学者论坛,在第一场青年学者论坛上,我院卜风贤教授作为主持人和评论人并在闭幕式上对本场论坛情况作总结发言,武文花和罗旭洋分别作了“清代江淮地区水旱灾害变化分析”和“浅析1920年海原大地震所致西吉县党家岔震湖形成原因及其对社会生活影响”的报告;在第二场青年学者论坛上,季旭作了“试论我国历史上治蝗观念的阶段性变化”的报告。最后,会议从近二十篇博硕士研究生论文中评选出了八篇优秀论文,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其中,罗旭洋和季旭的论文分别荣获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年会青年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